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1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曾精炼地描述了其外交理念:“让每一个国家知道,不管它盼我们好或坏,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面对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生存和成功。”这段演说凸显肯尼迪
A.认为美国的国力已达到新高度B.不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权益
C.对美国政治体制有充分的自信D.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后,以美苏双方为主导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在客观上(        
时间协定名称
1963年《控制核武器实验协定》
1967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
1967年《拉美无核区协定》
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A.扩大了美苏全球争霸范围B.缓解了紧张的国际局势
C.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预示着军备竞赛的结束
3 . 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积极推进以法国为主导的欧洲联合,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还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戴高乐推出这些举措意在
A.主导欧洲大陆秩序B.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C.化解欧洲各国矛盾D.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023-05-24更新 | 3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019-01-30更新 | 275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2018-06-09更新 | 251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9年,北约组建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应对环境污染等事务,联邦德国代表在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上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完全有可能成为东西方谈判议程的起点,进而迅速达成协议,并采取措施“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人民”包括欧洲分界线上的任何一方。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A.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外交重点B.强调北约的集体防卫功能
C.希冀以环保名义缓和冷战气氛D.重视北约内部的协商功能
2024-01-23更新 | 34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018-06-09更新 | 257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8 .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2017-07-22更新 | 2964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9 . 1950年,美国主持成立“自由欧洲委员会有限公司”,拨出1000万美元成立自由欧洲电台。在短短几年里建立了29个播送站,用16种语言广播宣传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美国此举意在
A.推进实施马歇尔计划B.抵制共产主义
C.缓和东西方紧张局势D.加强国际交流
10 . 1975年初,世界石油价格比1974年秋提高4倍,而在1974年至1975年苏联售给东欧的各种石油产品的单价实际只增长了87%。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转而加强发展同西方特别是同美国的石油贸易,以至于削减对东欧的石油出口。这表明苏联
A.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B.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
C.石油输出服务美苏对抗战略D.将欧洲地区视为冷战重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