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2 道试题
1 . 《纽约时报》1989年10月23日指出:“苏联报纸从每天充斥着飞碟之类到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亵渎批评之类的耸人听闻的新闻”,“神秘主义,甚至列宁主义实际是恐怖主义的分子的说法都出现了”。由此体现了
A.苏联改革出现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迹象
B.美国《纽约时报》歪曲事实,别有用心
C.苏联已经呈现解体倾向
D.美苏争夺重点向新闻舆论转移
2 . 二战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复杂多变,折射出国际形势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 “三环外交”政策,他提出 “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等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编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 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1970年,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1973年1月1日,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正式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刘亚轩《冷战时期英国的三环外交》

材料三 英国脱欧对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质疑并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此外,英国一直作为平衡法德两国主导欧洲大陆的重要存在,在英国脱欧完成之后,此种平衡作用将会大大减弱。从一定层面上来讲,英国脱欧使得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少了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这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增加等。

——摘编自葛勇平、苏铭煜《英欧关系及英国脱欧的影响与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应对“联合的欧洲”的基本策略,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待欧洲—体化的态度,分析其 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以来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根本出发点。
3 .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时,英国决定不加入。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英国也缺席。1963年1月,英国的入欧申请遭到法国的否决。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进行第一次脱欧公投,结果67%的民众赞成留在欧共体。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B.世界格局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
C.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更为不利
2020-04-11更新 | 59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
2019-01-30更新 | 155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浙江卷)
5 .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稳定欧洲秩序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维护两极格局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19-01-30更新 | 181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历史卷
7 . 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
2021-08-04更新 | 490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9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10 . 1947年2月,英国政府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电报,声称:“从4月起,英国不能再承受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负担。”这实际上等于向美国说,英国正准备撤离地中海,如果他们不去填补这个缺口,它就要被俄国人填补。据此可知
A.英国挑唆是美苏关系破裂的根源
B.英国撤离地中海维护了地区和平
C.美国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请求
D.希土危机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