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美国(     
A.宣扬戴维营精神,缓和美苏关系B.不断升级军备竞赛
C.加大对西欧国家的扶持和控制D.进行战略收缩,强调均势外交
2021-12-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图1、图2、图3三幅图片组合,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中
A.局部的热战愈演愈烈B.苏美争夺中间地带
C.大国缓和与对抗并存D.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2021-07-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3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福特政府计划购买苏联石油以缓解危机。1974年苏联粮食歉收,最终福特政府利用粮食出口,促成了美苏石油贸易。由此可知
A.美苏之间存在利益交汇点
B.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C.经济“滞胀”动摇了两极格局
D.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成为共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冷战后美苏两极对立矛盾的突然消失,美国战略家凭借冷战胜利的“王者之气”和以全球为视野的学术传统、将世界政治的主要矛盾认定为美国自己与美国在建立霸权秩序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间的矛盾。于是,美国的小布什政府在没有联合国决议授权。甚至没有得到大多数北约盟国支持的情况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战争使当今世界的称霸与及反霸、恐怖与反恐这两对矛盾空前激化并相互重叠。导致世界战略格局出现强力颠簸。战后,反而更加动荡。2002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441号决议的全票通过,实际上反映的是大国在共同对付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及振兴全球经济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摘编自袁鹏《伊拉克战争与世界政治主要矛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2023-09-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阿登纳曾说:“德国问题是欧洲问题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415日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了。这部宪法规定,由普鲁士国王就任德国的皇帝,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帝国首相。帝国的皇帝手中集中了“过多的、无论整体上还是部分地都不受影响的权力”。同时,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的主权实际上掌握在25个邦的代表手中,各邦在对外关系方面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外交使节的权利。此外,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等自治权。1871年宪法不用说是德国走向统一的重要步骤,但尚未能完全实现统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联邦议会的构成上。

——据(日)佐藤功《比较政治制度》等整理

材料二   纳粹主义把反动的民族主义和专制主义结合起来,以反犹、反共、反对民主制度、建立专制独裁的政体,鼓吹民族扩张主义为其主要特征。德国政局动摇不定,政府更迭频繁却无力维持秩序,大资产阶级决心放弃议会制度,扶持“强有力”的政治势力上台以阻止工农运动及共产党的发展,挽救现政府之命运。在他们支持下,纳粹党在1930年国会选举中急剧发展壮大,得票率增长7倍,议员席位从12席猛增到107席。

——摘编自周希奋《从和平走向战争》

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发布后,美国向驻德国的军政府发布指令,指出,“尽可能快地建设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德意志经济为目标”。1948年,美、英、法召开会议宣布美英“双占区”同法占区合并为“三占区”。1949915日,年届73岁的阿登纳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五天以后,他宣布,决心推行欧洲一体化政策,使联邦德国成为自由欧洲国家共同体中坚定的一员。19631015日,阿登纳辞去总理职务。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从联邦议会的视角,说明德意志帝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希特勒的“反犹”罪行直接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分析纳粹党在德国政坛的地位急速上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马歇尔计划对德国西占区的影响。列举阿登纳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史实。
2021-06-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全球的霸主地位,但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经过20多年的分化和改组,国际关系形成了新的战略态势,美国由此面临空前的困境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从自身的战略与经济利益出发,普遍赞同收缩海外力量,调整外交政策,1969113日,尼克松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公布美国今后对亚洲政策三原则:

1)美国将恪守条约义务;

2)如果某核大国威胁到美国的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到美国认为其生存关系到美国的安全和自由,美国将提供保护;

3)在涉及其他侵略场合,美国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美国不能包办一切,只有在美国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符合美国利益时,美国才予以帮助。这就是尼克松主义,它把对美国对亚洲政策调整为全球政策,成为美国此后处理盟友关系及对苏、对华关系的指导方针。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任何公开推翻中国政权或把东欧从苏联控制之下拉开的企图都将导致全面战争,比较可取的方针就是等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发生变化。杜勒斯意在说明
A.遏制社会主义国家需伺机而动
B.两大敌对阵营的对峙局面在形成
C.中苏结盟关系给中国带来困境
D.冷战会导致社会主义阵的分裂
8 . 1946年杜鲁门总统批准了《富布赖特法案》,由国务院统筹和管理对外英语推广;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成立美国新闻署,宣传美国的对外政策和意识形态,推销和宣传美国的形象。这些活动
A.确立了英语的世界通用语言地位B.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好地学习美国
C.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D.改变了欧洲国家主导世界的局面
2021-07-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