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民意调中民众认为共产主义“威胁很大”的变化情况。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美苏争霸重点发生转移B.东西德国统一趋势加强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增强D.东西方的局势有所缓和
2022-05-07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838次组卷 | 4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美国对苏遏制战略重心波动情况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波动周期代表人物代表政策战略手段战略重心战略效用
第一周期
1947—1953年
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文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优势积聚
保罗·尼采NSC—68号文件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优势流失
第二周期
1953—1969年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大规模报复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优势维持
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灵活反应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优势丧失
第三周期
1969—1981年
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尼克松主义非对称遏制(重点)核心地带止跌企稳
吉米·卡特卡特主义对称性遏制(全面)边缘地带劣势放大

A.美国战略规划日趋消极保守B.多极化趋势加速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力量对比影响美苏争霸态势D.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霸权主义
2022-05-26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该漫画反映了
A.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B.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C.摆脱美国控制是西欧联合的根本原因D.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已经分化瓦解
2022-02-13更新 | 53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2022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丘吉尔的“三环外交”

材料一   1949年丘吉尔指出“在当前世界形势多变的大环境下,人类的总体命运面临着抉择,在对我国未来加以展望的过程中,我认为三大环的存在是自由民主国家中实际存在的。……首先,对于我国来说,第一环必然是英国以及英联邦所涵盖的一切。其次就是我国、加拿大以及其他自治领、以及美国在内的英语世界一环。而最后一环则是联合指挥的欧洲。实际上,这三个环真正的联系到一起指挥,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者几种力量的联合能够打破它们。实际上,英国是唯一一个同时处于三个环之上的国家,我们是三个环联合的关键之处。”

这种外交政策下的英国具有三重角色即英殖民帝国和联邦的中心:一个和美国之间保持着特殊关系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唯一一个保持一种大致的军事和政治均势格局的一个主要欧洲大国。作为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政策,三环外交的提出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契合了历史的必然性趋势,不仅对英国外交史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时欧洲、美国乃至整个西半球外交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霞《简析二战后英国“三环外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丘吉尔“三环外交”的理解。
2022-05-07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
21-22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为冷战结束后的欧洲(1991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B.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最重要一极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
D.多极的格局首先在欧洲变成了现实
2021-12-03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3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占领初期,特别是1946年之前,美国政府对日本持冷漠与惩罚的态度。1947年后的粮食援助被纳入复兴日本经济的框架之下。同时,1948年美国在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占领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复兴援助。这种变化源自
A.日本经济逐渐复苏B.美国遏制战略需要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军事占领带来负担
8 . 以“新中国初期的治国理政”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4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同时,在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开创了新中国的治国理政新范式。

材料二   该学习小组又搜集了的1949年至195910年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分类和统计数量变化


1949年——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92%,私营企业广告占60%、国营企业广告占15%,个人占5%,公私合营广告占20%。1956年以后,《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多是工业产品,并且是重工业产品为主,占比80%多,广告的发布者大多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占比达到98%。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主义的角度概括建国初期治国理政新范式的内涵。
(2)研究治国理政,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人民日报》的商业广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的角度对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的意义加以阐释。
2022-04-28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19484月实施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第一个大型的官方对外援助计划,也是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核心内容。1950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对外援助法案,受援区已经从西欧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转移,援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美国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等。许多人说“它将再现马歇尔计划的辉煌,不出十年,拉丁美洲就会朝着不可阻挡的繁荣和民主迈进”,事实上这一局面根本就没有出现。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美国对外援助总是附带很多条件,例如,民主、人权、自由以及进行必要体制改革等政治条件;不是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分配,而是根据该国对美国的战略地位进行分配。美国以经济援助作为争取盟友和对抗的手段,把地区冲突发展成为东西方斗争的局面。

——摘编自吕英杰《浅析冷战期间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实质和影响。
2022-04-26更新 | 41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冷战结束近30年,人们可以用比较长的历史镜头冷静地回看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浮现出的这种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国际体系中,其中一个会很容易把另一个确认为唯一的危险敌国。在这种局面下外交上的平衡很难维系,因为一个超级大国会视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任何行动为可能的侵略和挑衅;而在不了解对方力量的情况下,其中一方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和危险性。1945年以后美苏之间的关系就处于这种令人不快的境地。更有甚者,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主义之间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敌对。这种…冲突最终被冠以“冷战”之名,这是因为尽管敌意和对抗尖锐激烈,但却从未导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公开和直接的军事冲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的典型特征。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两个突出事例。

材料二   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从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实力来看,两个超级大国仍远居前列,但从另一些方面来看,世界已经变得更多极化:从经济上来说,现在至少有5个主要集团;在政治上,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势力中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力量”有哪些?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