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弗兰克《白银资本》所蕴含的史观,用“→”在世界地图上标明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并分别对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方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代背景并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不同点。
2024-01-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9—1963年,联邦德国一方面主动同民主德国进行经济贸易,以此作为连接德国两部分的经济纽带(     
A.冷战与德国统一诉求的影响B.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控制力
C.欧洲煤钢联营对市场的需求D.西柏林处于民主德国范围内
2023-10-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3 . 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     
A.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B.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
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4 . 1959年美国在苏联举办了国家博览会,最吸引苏联民众的是能够回答预设问题的电脑,其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梦到底是什么?”电脑的问答是:“美国梦是美国人的根本信仰,美国人崇尚自由,他们可以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享有普遍的选举权,崇尚普及教育。”这反映出(     
A.美国向苏联展示工业化成就B.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C.美国趁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D.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雅尔塔协议,苏联一直反对法国在德国的占领区与美英占领区合并。美国暗设诡计,策划《萨尔宪法》出台,满足了法国夺回萨尔地区的愿望,19486月,美英法宣布,三国占领区合并。苏联深知,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各国的诱惑,主张“重建欧洲,重建德国需要各国团结互助,实行无条件、无干涉条款的经济支援。”美英法三国在西占区统一发行带有B记号的新马克。苏联立即发布《告德国民众书》,称美英法三国欲分解德国,在苏占区另发行D记号马克,并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飞往西柏林的三条空中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美国向西柏林250万居民空运粮食等各种生活物资,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以美、苏为首的大国博弈,随即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据王帆《大国较量——战略博弈的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柏林危机中大国博弈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第一次柏林危机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
6 . 如图为1987年发表的题为《和平留给你我的机会稍纵即逝》的时政漫画。漫画左边的跛脚鸭是美国总统里根,右边的跛脚鸭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他们刚刚签署完《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戈尔巴乔夫头上出现一把匕首,持匕首的右臂所戴红色袖章上写着“老近卫军”。漫画旨在说明
A.冷战背景下的和平具有脆弱性B.苏联国内的保守势力反对改革
C.苏联战略收缩缓和了美苏关系D.在核军备竞赛中美苏势均力敌
2022-05-27更新 | 462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50年代初,纽约联邦法院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以涉嫌将原子弹研制的秘密泄露给苏联为由,判决罗森堡夫妇死刑。这引发国内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事件
A.冲击了美国宣扬的自由公正理念B.达到了美国试图遏制苏联的目的
C.体现了美国在争霸中的守势地位D.可说明苏联对核武制造的迫切性
8 . 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专门立法,规定法国的商品名称、使用说明、广告合同都必须使用法语。1996年法国政府规定在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歌曲和影视作品中,法语作品不得少于40%。法国政府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反映了
A.抵制全球化对法国的冲击B.重视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C.扩大法国文化国际影响力D.着力建立统一的文化市场
2022-05-23更新 | 40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925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向总统杜鲁门的“建议”中强调:“即使美国不分享相关信息,苏联也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原子弹。”12月,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建议,为苏联所接受。1946124日,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原子能委员会。6月,美国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只有别的国家承诺不生产核武器,美国才会销毁库存原子弹。苏联针锋相对地提出:除非美国先销毁核武器,否则苏联拒绝接受任何国际原子能管控计划。同年12月,原子能委员会通过了“巴鲁克计划”,但苏联先是在安理会中否决了该计划,后又在1949年核试验成功后退出了该组织。1952年,原子能委员会最终与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为裁军委员会。

——摘编自王道《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作用。
10 . 20世纪40年代,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要遏制共产主义,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充当世界宪兵;70年代,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因为
A.美苏国力对比发生变化B.美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C.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