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方学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19世纪有了重要发展。1873年,首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巴黎召开,并逐渐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在其影响下,德、法、俄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英国政府在一战形势危急、财政困顿的1917年,也筹建起耗资不菲的东方研究学院。一战前后,欧洲主要大国的东方学都进入黄金时期。

二战后,东方学的发展出现新变化。1960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第25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尽可能多地邀请“东方”学者参会,又额外申请了10万卢比,用于邀请来自亚非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会议快结束时,美国曾申请下一届会议的主办权,由于苏联的干预并未如愿。双方妥协的结果是由印度承办。1964年,第26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主题为“人的尊严、人类友好和世界团结”,试图代表“东方”国家发声。1967年,美国如愿在安娜堡举办了第27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由于官方以及私人机构的强大财力投入,与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该会议使美国的区域研究范式逐渐占领主要学术场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东方”研究的学术话语。新范式强调跨学科研究,更加关注目标地区的“当下”问题。

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正式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

——摘编自张扬《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方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学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意识到原子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意识到苏联刚刚建构起来的安全体系正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威胁,意识到苏联凭借其巨大的牺牲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赢得的力量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1945820日,斯大林签署秘密决议,决定建设核能设施、研制原子弹。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建成并启动了核材料生产综合企业,为实现核计划、制造原子弹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另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950年,苏联45%的铀矿来自东德,35%来自波兰,15%来自捷克斯洛伐克,4%来自保加利亚,只有33%来自苏联本国。19498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摘编自刘玉宝张广翔《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研发原子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为维护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宣布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亚非民族独立国家领导人根据世界上存在着两大对立集团的现实,自称为“第三集团”或“第三种势力”。60年代,“第三世界”概念广为流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70年代初,毛泽东发展了“第三世界”概念,指出“第三世界”还应包括除亚非拉地区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和坚持反霸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974年,邓小平同志重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由于第三世界国家本身存在的弱点,以及殖民主义留下的种种祸根,加之超级大国设置的种种障碍,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第三世界崛起的步伐。

——摘编自黄若迟《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世界崛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并分析中国在第三世界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11月,巴拿马在美国军舰保护下策划革命,脱离哥伦比亚,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夺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于1904年成立地峡运河委员会,开始修建巴拿马运河。1914年秋,巴拿马运河工程完工。19148月,第一艘轮船通过巴拿马运河。经过长期谈判,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于1955年签订相关协议,美国将运河区的租金由每年43万美元提高到193万美元,将更多的土地交还当地政府,并为巴拿马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规定不分国籍的所有运河区雇员享有相同基本工资的原则。19779月,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承认巴拿马对其所有领土拥有主权。根据该条约规定,美国保留运河运营权,并在条约期间行使其防卫的主要责任。

——摘编自罗衍军、王蕊玉《美国巴拿马运河政策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拿马运河修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巴拿马运河主权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2023-06-04更新 | 153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后美国推出的旨在扶植和控制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被称作"马歇尔计划"。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扩张的重点,战争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欧洲经济几乎处在崩溃的边缘。严重的社会危机还激化了社会矛盾,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威胁到资本主义统治集团的统治。而此时美国自身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爆发了经济危机,迫切需要转移过剩的产能和资本。在美苏对峙越演越烈的情况下,美国利用有利的时机,适时地抛出了"马歇尔计划"。1947年5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援助欧洲的政策报告,要求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援助。7月欧洲16国在巴黎召开欧洲经济会议,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的援助。美国国会于1948年4月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将"马歇尔计划"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摘编自黄日涵、张华《国际关系学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2023-09-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6 . 1984年美国公司出品了一部大胆想象苏联入侵美国的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背景是除了英国以外的大部分北约国家都退出了北约,美国独自面临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进攻。这反映出,当时(       
A.美国挑起冷战矛盾B.文艺作品成为政治工具
C.北约面临解散风险D.苏联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2023-09-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20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8年开始,美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简称“北越”)在巴黎举行秘密谈判。撤军、推翻南越阮文绍政权、美国对越赔偿等问题成为双方争执焦点。经过双方多轮谈判,1973127日,《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协定》正式签署。《巴黎协定》规定,美国结束军事干涉;南方与北方停火;承认南越人民的自决权;美国不承担战争赔偿,但愿意参与战后重建计划。同年7月,北越重新确立以军事手段实现统一的指导方针,越南形势迅速发展。除了让美军安然撤离越南外,《巴黎协定》的其他条款很快沦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邵笑《巴黎谈判中美国对越战争赔偿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协定》正式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协定》沦为一纸空文的政治影响。
2023-08-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贸易战

贸易战

发起国

贸易战形式

发生背景

时间

结果

鸡肉贸易战

欧共体

欧共体对美国进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并进行价格控制,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即将步入“大通胀时代”1963-1965双方和解

日美贸易战

美国

美国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行业,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或作出不利裁决,并通过了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制裁和限制美国经济滞胀,日本飞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多次自愿限制出口、对美国开放市场

面食产品贸易战

美国

美国对欧洲柑橘类产品的准入制度不满,并对面食产品征收关税。为了报复,欧洲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收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5-1986双方达成和解,欧洲损失不大

——摘编自赵涛《世界贸易战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5-19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战后初期,美国对东亚格局的最初设想是通过扶植服从美国领导的中国来牵制其他大国,同时消除日本作为战争策源地的可能,以此来维持亚洲的稳定。而随着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内战中逐渐陷于被动,美国在亚洲的这一战略设想便面临着崩溃的命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新中国彻底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可能性,如何防止中苏结成同盟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和远东政策的唯一内容。随着中苏结盟,中国正式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在战后初期设想的以扶持服从美国领导的中国来牵制其他大国、稳定地区和平的亚洲战略也彻底失败。美国亟须在亚洲找到新的战略盟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将目光转向了身为战败国的日本,其对日政策也开始发生巨大转变。

——摘编自沈志华、姚昱《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所产生的影响。
2023-06-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美国首先在欧洲实施“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政策。19544月,艾森豪威尔在回答记者有关东南亚的问题时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你立起了一排多米诺骨牌,只要是碰倒了第一块,那么最后一块也会很快倒下。一旦印度支那丧失,跟着就是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丧失,这不仅是物资和资源的丧失,而且是成千成百万人口的丧失。再跟着就是日本、菲律宾近海岛屿防务圈受到威胁,再进一步就是向南威胁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方面,日本将不再是西方的重要市场,可能转而以中国为其商品的主要出路。”这一理论提出后,被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奉为信条,是他们对越南战争干涉升级的一大理由。70年代,美军撤出越南,印支三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但这并没有导致东南亚的丧失,“自由世界”也并没有受到影响。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森豪威尔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2023-06-06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