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 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
2024-04-07更新 | 73次组卷 | 6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二十国集团(G20)于1999年成立,其成员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6%,贸易额占全球的75%。G20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包含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二十国集团的成立(     
A.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的建设B.便利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控制
C.摒除了经济霸权主义的行径D.有利于全球在合作共赢中共同发展
2024-03-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024-02-02更新 | 275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1世纪初,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2023-11-15更新 | 127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入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俨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B.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
C.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D.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2023-09-08更新 | 327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阶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着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扑面而来。2016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当选总特朗普签署并退出TPP事件交替登场,中美貿易争端,美欧贸易争端,让全球经济陷入动荡之中。在西方,一股逆全球化的流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被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称为“病态(NewAbnormal)”的现实世界,已习惯于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令人惶恐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张韦恺镝、刘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方案》

材料二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策。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面对国际社会不断兴起的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呼声,我们要努力推进建设新型全球化。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指出的:“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カ、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摘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当今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寒流”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为推进新型全球化提出的“中国方案”的主要内涵。
2023-09-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202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的背景下,东盟国家以普遍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表是2022年东盟部分国家经济增长率的统计表。由此可知(     
A.发达国家普遍衰弱B.新兴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C.世界经济增速加快D.东盟国家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2023-07-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判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03年“法德青年议会”成员向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提议,由两国共同编写和出版一部历史教材,最具争议性的高中历史课本第二册2008年9日正式出版,锁定十九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世界史。德法共编历史教科书旨在(     
A.推动两国经济一体化发展B.防止美国文化渗透
C.进一步消解两国政治隔阂D.促进公民素质提升
10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伊战争(19801988年)之初,由于担心苏联乘机而入,美国表态“保持中立”,并申明愿与两伊改善关系,同时私下认为:“(它)对海湾地区的威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来巩固我们的安全地位。”因此,在战争之初美国便暗中扶植伊拉克,为其向美国购买军民“双重用途”的装备、技术提供便捷,以打击反美的伊朗政府。直到19823月,伊朗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时,美国与伊朗进行秘密接触,并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美国的盟国获得武器及零配件。19824月,伊朗大举反攻,美国随后坚定了支持伊拉克的政策,并在“伊朗门事件"后得以加强。战争期间,双方竭力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据估计,战争中两伊共死亡约100万人,伤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亿美元,同时,在此过程中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得到巩固,历代统治者头痛的伊拉克国家构建和民族整合的难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战争结束后,两伊均未能实现自己初始的战争目标,并认识到武力并非输出革命的最佳途径。

“伊朗门事件”即1986年美国被曝以大批装备及有关伊拉克防御的军事情报换取在黎巴嫩真主党手中的美国人质获释。

——摘编自冀开运 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