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9%,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截止2023年6月,“一带一路”国家占我国出口的份额比例已经超过美欧日的总和。这表明(     
A.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改变B.新型合作方式促进全球化发展
C.制度的创新改变了贸易方式D.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和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5%和2.2%,低于2006年的2.9%,美国两年经济增长率均为1.9%,低于2006年的2.9%。同期,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分别增长9.8%和8.8%,分别接近或低于2006年的9.8%。这表明当时(     
A.亚洲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亚洲地区的经济领跑世界D.欧美国家的经济走向停滞
2023-12-28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1988年,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发表《论脱钩》,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要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但“脱钩”不是“闭关自守的同义语”,而是要“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影响。上述观点反映了(     
A.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B.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
C.民族独立思想的觉醒D.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诉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新兴市场30国(E30)的 GDP为29.08万亿美元,占世界GDP 总量的34.33%。还有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占全球总量已经从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这表明,当前(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B.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持续加速D.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2023-12-05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于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法国于1681年颁布的《海事法典》,对两国的航运业有推波助澜之功。在英法强劲的挑战之下,17世纪末期,荷兰日渐衰落,英法航运业及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英国逐步掌握了贸易主权,走上贸易帝国之道;而重商主义及其成果为18世纪法国的商业和欧洲大陆工业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17世纪末法国在海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过数场争霸战争后,在北美、中美洲以及非洲皆建立起了殖民地……最终英国于1763年彻底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材料二   20171月,美国海军发布文件指出,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我们的繁荣直接关系到美国海军提供的海洋自由。水面部队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并击败从海盗到全副武装的非国家军事行为体,再到敌国海军的威胁。全球的竞争者会试图破坏海上机动自由,方式是海洋拒止技术的部署和扩散,包括先进的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整合和分层传感器系统及瞄准网络、远程轰炸机、先进的战机、潜艇、鱼雷、先进综合防空系统、电子战、网络和太空技术,以及不对称战术。这些能力旨在提高与美国军队对抗的风险,对手的目的是削弱我们的朋友和盟国对我们前沿行动能力及意愿的信心。

——摘编自张昊译《水面部队战略:重返制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颁布海事法令的共同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战略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在论著中写道:“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在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因为他们的工作都被来自印度的廉价劳动力顶替了。”由此推断,该学者探讨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经济全球化的挑战B.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C.新科技革命的影响D.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2023-11-30更新 | 19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成果卓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们认为,工业化及市场的全球性扩展使得国际体系的所有部分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18世纪末到1945年左右,是西方殖民式国际社会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续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西方全球性国际社会阶段。这两个阶段都代表了“有中心的全球体系”的形式,其中“有中心”意味着发展高度不平衡。而这种国际权力模式自21世纪以来变得更加均衡,不再只集中于一小部分国家,愈发具有融合性特征。

——摘编自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材料反映了两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相关认识,请对学者的部分认识或整体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末,工业世界的一小撮“新帝国主义”强国征服了整个非工业世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和全球国际政治体系相互交织,形成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的全球国际体系”。这是一个由英国主导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国际体系。

材料二:1900年至1945年,在科技大革命的影响下,人类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如此多的重大变革,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遭受如此骇人听闻的浩劫。“新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大萧条造成普遍的政治动荡和革命危机,三种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进行激烈的竞争。自由主义在大萧条后经历了嬗变,社会主义及民族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全球力量重心从西欧向美国转移。

材料三:20世纪末,地球上大概有60亿人口,组成大约200个国家以及无数形形色色的非国家行为体。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火焰》:“我们就是地球。我们再次团结在一起”。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中全球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体系面临的挑战。
(2)结合材料二、三,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2023-11-13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10月调研考历史试题
10 . 冷战时期,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曾不得不离开西方阵营,成为中立国家;后来他们顺利加入欧盟。前华沙条约组织的天主教和新教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也成为欧盟成员国,而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多次申请加入欧盟,却总因多数成员国反对而遭到拒绝。材料意在说明(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困难重重B.文化认同在经济区域集团中的意义
C.冷战思维阻碍了经济全球化D.欧盟内部矛盾影响土欧关系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