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8 道试题
1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①背景:随着_____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主要表现:“9·11”事件之后,美国迅速展开反恐行动。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2)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①欧洲:成立_____,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②俄罗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③日本: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④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⑤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_____的重要力量。
2023-09-0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5-4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自1999年西雅图发生了反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规模骚乱以来,凡召开一些重要国际会议,均会有来自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举行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B.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贫富差距
C.全球化加剧了文明冲突D.全球化激化发达国家社会矛盾
2023-09-02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资本避开了对劳动征税很重或劳动受到严密保护的西方福利国家,而选择了征税较少并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西方国家产业空洞化。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形成冲击B.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D.减轻关税负担成为国际的趋势
2023-08-28更新 | 288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1世纪的现代战争使军事家们认识到,过去单纯以计算有多少装甲师、航空舰队、航母战斗群来衡量军事能力的做法已经过时,一些无形的力量,如计算机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等,也应该被计算在内。“军事家们”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灾难性后果B.现代科技决定战争的成败
C.信息化程度的提高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23-08-28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福建·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肯德基是美国的跨国连锁快餐品牌,但近年却在中国以“为中国而改变”为广告,卖起了油条、盖饭和皮蛋粥。这一举措(     
A.弱化了美国文化影响B.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C.抵制了异域文化渗透D.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
2023-08-28更新 | 193次组卷 | 6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美苏冷战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苏冷战大事件表

第一阶段

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7月,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
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成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1948年

6月,美英法在柏林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最后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柏林危机渐趋缓和。

1949年

1月,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分别成立,德国分裂。

1955年

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5月,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

1958年

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

1959年

9月,赫鲁晓夫访美。

1961年

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美国特种部队进驻越南。
8月,苏联修建“柏林墙”,美国派遣装甲部队至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

1962年

10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最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讯,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第二阶段

1973年

美国与越南南、北方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1979年

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3年

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第三阶段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1988年

5月,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1990年

10月,德国统一。

1991年

7月,美苏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12月,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冷战三个阶段的态势,并说明影响美苏冷战态势的因素。
(3)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世界应该如何处理国际关系?
2023-08-26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第1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2-23高一下·甘肃酒泉·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人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发展与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百度百科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经济全球是哪些生产要素的全球化?并简要评价经济全球化。
2023-08-25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第2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3-24高二上·吉林长春·开学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主要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2023-08-19更新 | 430次组卷 | 26卷引用:22·纲要下册第2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019·四川遂宁·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实现一体化D.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2023-08-18更新 | 135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