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刚开始基本上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强和国家经济矛盾的激化,各国的贸易政策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至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从来都没有完全开放市场。这说明二战后
A.世界经济出现民族化倾向
B.全球化已阻碍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只是局部现象
D.经济趋势是区域集团化
2 . 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遭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很多无辜群众死伤。不久,德国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世界各国对此纷纷谴责。在如今日益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中,恐怖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隐患。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日渐遭到挑战
B.世界民族不对等性加剧了局部动荡
C.冷战思维深刻影响着欧盟对外政策
D.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 . 2015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这体现了我国
A.并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外交政策以地区性事务为重点
C.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冲突
D.积极参与地区性重大外交活动
4 . 2017年,朝鲜连续进行导弹发射和地下核试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再度升级,这表明
A.朝鲜是危害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罪魁祸首
B.对抗仍然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C.世界整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动荡仍然存在
D.朝鲜希望通过重启核计划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2017-12-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永吉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19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

——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末至19世纪促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式的工业涌现出来,工业开始按地理需要分布开来了。……电力已经以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进入实用阶段。在1914年之前的20年里,内燃机和柴油机的发明,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汽车、飞机和潜水艇;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出现,使石油成为了最令人垂涎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新兴化学工业里,工业研究室正在取代个人发明家。

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里,机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从英国和比利时——在1870年,只有它们算得上真正的工业国家——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在1871年,德国钢的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00年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1914年美国的钢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新阶段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于2008年11月2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峰会,如何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仍是会议主要议题,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国家领导人纷纷敦促加快贸易自由化步伐以提振经济增长。

——中国证券网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简要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联系。

2017-12-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短文。

内容包括: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写作要求:

(1)自拟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题目

(2)内容全面,逻辑严谨,过渡自然,字迹工整

7 .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
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
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
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
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 0月1 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二       见下图: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即可)。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2016-11-2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德惠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又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听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二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