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随大国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1)在下列两幅图片中,选择能体现当时国际格局中主流的大国关系,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A.1957年《罗马条约》签字仪式场景(照片) B.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2)分别说明下列三份与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有关的资料的史料价值。
①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咨文演说稿。
②1978年成稿的《尼克松回忆录》。
③2005年出版的(美)亚达斯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3)结合下列材料,解释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原因。

材料一   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独占鳌头,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为56.4%(1948年),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达到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凭借经济实力,美国的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480多个军事基地。

战后,苏联扩大了疆域,控制了周边势力范围区域的资源,并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通过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长了73%。

——据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整理

材料二   


如图反映了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

——摘自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


2020-05-1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材料三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1)据材料一,指出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变化,并概括指出促进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阿里·玛扎海里研究丝绸之路衰落的视角。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