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1 . 从民族独立到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国家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1)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但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态。阅读下表,归纳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
亚洲国家/区域内容
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3)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A.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势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传播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武器   
D.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
E.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战后亚非拉涌现出大批新兴国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之路曲折坎坷。以下材料指出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之匹配的选项有(双选)
最近几十年,最大和最重要的成就是很大一批民族和国家摆脱殖民的和外来的统治而独立。……但是,外国和殖民统治的残余痕迹……和各种形式的新殖民主义仍然是阻挠其获得彻底解放和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国际大家庭是不可能取得均匀和平衡的发展的。

——节选自《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1974年)

A.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022-08-08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2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声称对华开始实行“全面接触”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宣布了“新的人权战略”,强调“人权高于主权”,进一步关注中国的“人权犯”“政治犯”,鼓励人权对话,并宣布建立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亚洲民主电台”。据此可知,美国这一政策(     
A.旨在宣扬西方价值体系B.反映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倾向
C.体现了明显的妥协色彩D.是冷战思维在新时期的表现
2022-08-05更新 | 47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1956年美国出口增速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案例统计图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成败案例统计表

类别年份总数成功案例数失败案例数
单方面或参与实施的经济制裁19451970301614
19701990481038
单方面实施的经济制裁1945197016115
197019903953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出口状况与国际局势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下半叶美国所实施的经济制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2-07-29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2010年代历次非洲联盟(简称“非盟”)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议题。由此可见非盟的发展目标是(     
2015:妇女赋权和推进非洲2063年愿景
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等
2016:人权和妇女权利保护
人权保护、妇女权益、地区和平与发展、非洲电子护照等
2017:投资青年群体,利用人口红利
青年教育、医疗、就业、非盟机构改革、非洲自贸区
2018:打赢反腐斗争:非洲可持续转型之路
推进非洲经济一体化

A.构建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B.实现第三世界各方面合作
C.维护非洲国家民族的独立D.致力于非洲国家团结协作
2022-07-25更新 | 52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5 . 危机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尽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趋势,却不意味着现代化是理想的“天国”,现代社会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恰恰相反,现代化在解决某些问题(如物质匮乏问题)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精神匮乏问题、资源耗尽问题),新问题甚至比老问题更多、更复杂,更难以解决。这种情况在整个世界都愈演愈烈了,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有些人甚至因此而怀疑现代化的合理性,怀疑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化需要意识到这种负面影响,有意识地避免这些影响,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人类永久生存的道路,让人类能够自我完善。

——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发展问题?
(2)为克服全球危机,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2-07-06更新 | 278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届高三独立作业(13)历史试题
6 . 1997年,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主持下,有关国家和地区相继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据统计,1997年,各国间实现商品及服务贸易额合计达6.7万亿美元,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A.冲击了区域经济集团的聚合力B.缩小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
C.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主权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7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2022-07-05更新 | 52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世界两极体系的崩溃,伊朗和科威特的争端日益突出。伊拉克希望通过战争解决长期困扰的入海问题,取消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两伊战争后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危机重重,内外困境迫使萨达姆政权做出错误的抉择。19908月,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伊拉克的行动招到西方国家一致的反对。1991117日至2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场战争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通过“斩首”突击,打击伊拉克军政首脑人物,摧毁伊拉克抵抗意志;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同时开始;依靠信息优势定位,实施精确作战。多国部队仅用16天时间就将伊拉克击溃,恢复了科威特主权。海湾战争体现出20世纪末的战争向着信息化战争转化。多国部队显示出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美军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战后各国军队高度重视对电磁力的控制,进行军事变革,由此牵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各国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李成刚、朱爱民《浅析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空袭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主要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从地理大发现开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一直处于不断扩张中。从19世纪后期到一战期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20世纪早期,一个全球贸易体系正式形成了。随后的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断了全球化。直到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恢复。20世纪7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建立了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由贸易体系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在世界生产等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本文结合一些欧美学者的研究,将经济全球化划分为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14年一战爆发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两轮进程。第一轮全球化由欧洲帝国主导,列强创建的主权原则、协约关系、同盟体制以及国际法等制度约束着国家间的交往。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了全球市场的构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多边机制和国际规范。而这种秩序正面临着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的崛起带来的挑战。这一秩序本身的衰退和弱化,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张也相应地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立国际新秩序,到21世纪初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王玉主《国际秩序与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与影响机制》


(1)概括分析材料一、二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的不同点。

材料三   当前,在反全球化的力量中,20世纪后期兴起的生态主义是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末复兴的民粹主义也是反现代化—全球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讨论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全球化思潮的本质时,还必须看到这与西方一些人想保持自己的优势与富裕有关。西方有学者1997年就曾提出:“敌视全球化的立场说到底是不道德的……它想抑制第三世界的各种愿望,以保存西方特殊劳工模式的种种好处”。另外,反现代化—全球化也与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等有关,这些思潮也是以反全球化的面目出现的。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反全球化的力量和表现;并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原因和目的。
2022-06-24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制作的时间轴,该时间轴的主题为(       
A.经济全球化B.政治多极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化
2022-06-24更新 | 281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