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非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浪潮,非洲各国相继独立。美国当局认为,如果这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加入到了苏联阵营,美苏双方对峙的力量将失去平衡,再加上在亚非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反美情绪,则更有利于共产主义在这些土地上的蔓延。因此,与非洲国家建立关系并把它们拉拢到自己的阵营是有必要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把注意力放在之前就已经建立过联系的埃塞俄比亚身上。1951年,埃塞俄比亚遭受了无休止的蝗虫灾害,在1958年饥荒持续的同时,最严重的一次疟疾爆发。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54年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指示将专用于黎巴嫩政府的5000吨美国小麦转移用于缓解埃塞俄比亚的饥荒。

——摘编自吕飞羽《冷战时期美国对埃塞俄比亚粮食援助研究》

材料二   粮食援助一直是中国援非的重要内容,对非粮食援助为推动中非友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非合作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各省都积极选拔优秀的农业人才赴非洲,三门峡市渑池县农业局还专门为外派技术人员准备了行李箱,行李箱上印着漂洋过海送科技,肩负祖国重托;奋发进取创奇迹,心寄亲人嘱咐。中国企业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模式同非洲国家进行了小规模农业合作,产品主要供应给非洲当地市场,充实了非洲老百姓的粮袋子菜篮子。中国与非洲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6.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7.8亿,十年之内,增长了6.7倍。截至2011年,中国对非援助总额达到1100多亿元人民币。

——摘编自赵银《中国对非粮食援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援助非洲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援助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24-02-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024-02-02更新 | 280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7~1961年,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有33个主要成员,在1986年开 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时发展到124个参与方,它们共同推动了WTO   (世界贸 易组织)的正式形成;到2008年,WTO成员达到153个。2011年,俄罗斯正式成为WTO的第156名成员。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A.国际经济格局由此形成B.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
C.西方国家丧失主导地位D.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8月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战后德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负债累累,割地赔款,在中国失去殖民地租界,由此也扫除了中德关系重建的障碍。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中德关系由此开始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走向正常化,并迎来了一个特殊的“金色二十年代”。

——摘编自盂虹《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2.74亿美元,2021年已达2351亿美元。机电设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类生活器具等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德国的主要商品,中国是德国机电设备与运输设备的最大市场。截至2021年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836个,实际投入380.9亿美元。2016年,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增长了77%,投资总额超过350亿欧元,其中德国占了31%。2019年底,德国对华输出技术累计2516项,合同金额862.7亿美元。中德与时俱进地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双边经贸磋商、对话平台和机制。在中欧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也持续不断,并施加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德国政府以中国投资影响国家安全为由也修订《外国投资监管条例》,将监管审查的股权比例从25%降至10%,并敦促欧盟构筑了审查机制。

——摘编自丁纯、陈芊凝《中德经贸关系50年:成就、问题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后中德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德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12-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际货币体系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2023-08-25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主要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2023-08-19更新 | 455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达成,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B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达到41个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D2009年,第一次金砖国家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A.AB.BC.CD.D
2023-07-21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2023-07-11更新 | 271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微笑曲线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国际分工趋于合理B.发展中国家处于上游
C.南北发展差距缩小D.国际新秩序任重道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