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6910日,第50届联大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正式认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中国自始至终参加了该条约的谈判,并在东道国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了条约,同时发表声明,重申了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继续努力奋斗的原则立场。该条约的宗旨和目标是: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爆炸及其他任何核爆炸,有效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及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条约》包括缔约国承诺不进行、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任何此种核爆炸等内容。

——摘编自《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详细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2 .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全球通史》的第八编目录(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

36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37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38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39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40走向战争,1929-1939
4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42诸帝国的终止
43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1)根据目录反映出“西方衰落”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相应的史实各一例。
(2)根据目录及所学,分析两次大战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该目录反映了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17月,华约宣布解散,新独立的俄罗斯为谋求西方经济援助而从东欧地区收缩力量,使东欧地区出现"力量真空"的局面。同时,东欧各国由于内部民族、宗教等矛盾冲突及受到外部力量威胁等因素,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19977月,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完成首轮东扩,将己方军事防线向东推进了700-900公里,逼近了俄罗斯的边界。

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灾祸帝国"已不存在,"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而西欧外交官则认为"如果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不会比美国弱,通过北约东扩,我们向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证明了一种有用的东西"。

——摘编自《光明日报∶北约东扩是引爆乌克兰危机的罪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不少学者都分析过,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并列出了许多方面的因素。据我个人看来,最具根本性的是如下两个因素:第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对于一个拥有热核武器的大国来说,已经不能放手无限地使用战争手段,去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矛盾。第二是日趋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现在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相互依存,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人类已经从“零和关心”发展到“共赢的全球关系”。······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03-1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热身模拟历史试卷(一)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另起炉灶”“一边倒”“打屋子再请客”。


(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材料二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的”,“是来求同而不是不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2)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2022-02-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结束后,原有的国际平衡被打破,既有的民族、领土争端矛盾逐渐暴露,加上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同意,对南联盟发动空袭。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总军费高达7630亿美元,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令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摘编自王亚娟《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为了石油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
7 . 贸易自由主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会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从清康熙元年(1662年)开始,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1757年起(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美国取得独立,资本主义新工业开始发展,但大量英国产品的输入严重打击了美国新工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保护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扶植新兴民族工业的发展。1789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关税税则,平均税率为8.5%,此后到1808年,关税税率不断提高。1861年,美国通过了《莫里尔法令》,将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1861年的18.8%提高到1862年的36.2%.1864年,又通过了《战争关税法》,进一步把进口平均税率提高到1865年的47.6%和1866年的48.3%,期间钢铁工业、毛纺与丝织工业等快速发展。1876年,美国结束了长期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开始出现贸易顺差。189010月,美国通过《麦金莱关税法》,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达到平均49%的创纪录水平,而且个别项目的税率比此平均数还要高得多,美国的贸易保护达到了建国后的顶峰。

——摘编自彭红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演变》

材料三   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和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2-07-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腐败至极的清政府无力约束交战双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必须强调指出:在中国和朝鲜国土上进行的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摘自《日俄战争与东北亚局势重组》

材料二   2003年六方会谈召开以来,朝核问题历经波折,甚至还出现了朝鲜核试验、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的局面,但局势终究没有失控,这里面中国的作用尤为关键。这也再次证明,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作用不可替代。……能维持六方会谈这个框架,使朝核危机得以在框架内化解,这本身就是中国对东北亚和平的重要贡献。

——中国社科院朝鲜半岛问题专家朴键一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从日俄战争时期的“局外中立”到朝核六方会谈“作用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东北亚地区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2021-10-05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世界政治与经济领域中始终无法消除的两极分化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的主要原因。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往往会唤醒特定文化的“防御本能”,使之有意识地自我强化,以抵御外来文化的同化和侵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全力避免东西文化冲突
C.积极促进全球共同发展D.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播
2022-07-14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和平运动人士认为,现代武器的大规模屠杀后果,已经很难再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已不再属于政治行动的范畴。战争属于犯罪的范畴。1965年,加利福尼亚成立了一个“反对武器玩具”团体,他们利用广播和电视进行宣传,公布有关和平题材的电影和书籍名单,并在洛杉矶设立了一个以娱乐玩具交换武器玩具的中心。1985年,“加拿大非暴力行动联盟”呼吁对武器玩具进行联合抵制,得到教会、妇女、和平团体、儿童权利保护组织以及第三世界团体的广泛支持。同时,英国“和平誓约联合会”发起了一个反对为武器玩具做广告的请愿活动,提倡以娱乐型和传统型的玩具代替武器玩具。西德则禁止以二战中德国军事装备的模拟品作为玩具。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