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49月,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年第910期)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 的文章,后来又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他在文章中说#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人,收入也在迅速增加。人口的继续增长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使得粮食需求急剧增长。”布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将来是否有购买大量进口粮食的能力,布朗的答案是肯定的;二是若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是否有哪个或哪几个国家能够足额提供。布朗考虑到诸多因素,他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有潜力能够提供如此多的粮食”。1980年以来,世界平均每年出口粮食2亿吨,其中接近一半来自美国,而美国也承受着农田损失和灌溉用水转为非农业利用之苦。预计从2010年到2050年,美国人口将增加9500万(包括自然增长和移民),美国可供出口的剩余粮食不会增加太多。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材料二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要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此外,国际社会还应统筹兼顾,采取综合手段处理好粮食安全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的关系,以实现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卢沙野《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布朗对现代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朗提出的问题没有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补充一条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举措,并说明理由。
2022-12-16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俄乌局势】

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清晨发表电视讲话说,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投票通过关于在乌克兰全境实施战时状态的总统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乌克兰已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

材料一   乌克兰东西部在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此外,乌克兰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乌克兰工业中心在东部,工业能源来源于俄罗斯,经济较发达。西部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与欧洲经济更为紧密,也希望尽快融入欧洲。因此,乌国内“去俄化”融入西方与合并到俄罗斯的两种声音一直并存。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以冷战正式宣告结束为起始点,欧盟与北约在接下来2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东扩,导致乌克兰与欧盟之间的地缘间隔逐渐减小,因此,乌克兰的地缘战略地位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作为北约与俄罗斯西南边境的交接点,成为俄罗斯西南方向的最后一道保护带。在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博弈中乌克兰扮演了亲西方的角色,并且被大国利用,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整理自中新社记者专访李勇慧《俄乌军事冲突有何深层原因?》,

黄媛《乌克兰危机及其对俄乌关系演变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王毅表示,乌克兰局势急剧变化,中方对乌俄爆发冲突感到痛惜,对平民受到伤害极为关注。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公开、透明和一贯的。我们始终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当前危机,中方呼吁乌俄通过谈判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国际上一切有利于政治解决的建设性努力。

王毅强调,中方始终认为,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扩张军事集团来实现。针对战事不断扩大,当务之急是尽可能缓解现地局势,避免冲突升级甚至失控,尤其是防止对平民的伤害和出现人道主义危机,还应确保人道主义援助安全及时准入。

——新华社《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乌冲突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
2022-08-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4 . 从民族独立到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国家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1)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但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态。阅读下表,归纳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
亚洲国家/区域内容
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3)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三选)
A.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势力,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传播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武器   
D.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
E.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战后亚非拉涌现出大批新兴国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之路曲折坎坷。以下材料指出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之匹配的选项有(双选)
最近几十年,最大和最重要的成就是很大一批民族和国家摆脱殖民的和外来的统治而独立。……但是,外国和殖民统治的残余痕迹……和各种形式的新殖民主义仍然是阻挠其获得彻底解放和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国际大家庭是不可能取得均匀和平衡的发展的。

——节选自《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1974年)

A.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022-08-08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2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汉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犁靬、条支、身毒等国,在一年中,多时十余批,少时五、六批。一批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都携带金币、帛等。近的要二、三年,远的要八、九年,才能返回长安。当时运往中亚、欧洲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骆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瓜、胡豆、胡桃等。

——摘编自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顺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截至2019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良好势头,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正在深入。20161117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在通过的决议中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2019425日至4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

——摘编自滕文生《古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与古代丝路的不同特点及共同影响。
2022-08-1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们首先见证的是一种霸权治理的方式,也即一个国家依靠其压倒性的权力优势,在不对其他国家实施直接统治的前提下,支配其他国家的政策,建立霸权秩序。不过,这一霸权治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国际社会需要思考一个后霸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英】巴里·布攒《一个没有超级大国的世界秩序:去中心化的全球化》

材料二   世纪换千后,人类面临众多的共同挑战和世界治理难题。2015年,习近平主席系统阐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明确指出其统摄了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这“五种维度”的内容,即在政治维度上各国应形成公正协商的伙伴关系、在安全维度上各国需共筑良性互动的协和格局、在经济维度上各国应统筹开放包容的共赢发展、在文化维度上各国应促成多元共存的文明融通、在生态维度上各国共建绿色发展的治理体系。

——摘编自郭云泽《世界历史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及构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后霸权治理模式“难以为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22-07-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欧洲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是人类最早创造文明的地区。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尽一致,人类进入文明的时间也有先后之差。埃及和两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即跨入文明,中国、印度和欧洲的爱琴地区稍晚一点,大约在公元前2500-2000年进入文明,中南美洲则更晚一些,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进入文明。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下图为16世纪形成的大西洋“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仅仅经过一代人的时间,东亚又开始令世界刮目相看:日本重新成为世界性经济大国;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行列,被誉为“四小龙”;新加坡以外的其他东盟国家也高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发展。到了0年代,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广大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远远超出西方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增长速度。东亚成为当代世界发展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并且带动世界重心从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为“太平洋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盛行的直接原因;以“三角贸易”为例,谈谈你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环太平洋地区经济总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名称,并概括世界重心由大西洋地区转向环太平洋地区的原因。
2022-07-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政策方针。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材料二   自182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干涉,但寻找可能的欧洲国家剩余的未开发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但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尽可能的拉拢在美洲的其他国家作为盟友。

材料三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四   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

——《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建国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及重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都把对方视为敌人的原因。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观,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与国际观的认识。
9 . 【中美贸易】

材料一 1978年-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累计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4.8%;2001年-2017年,16年内累计增长7.05倍,年均增长13.9%……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从221.28亿美元增至1298.94亿美元,累计增长487%,同期对全球出口累计增长123.1%。美国对华出口增速是对全球出口增速的4倍。美国从中国进口累计增长303.8%,是同期从全球进口累计增长101.7%的3倍,但远远不及对华出口增速。目前,波音飞机全球销量的25%在中国实现。中国市场占英特尔全球销量的30%,占高通全球销量的60%。通常情况是,欧洲企业要做大,必须拓展美国市场;美国企业要做大,必须拓展中国市场。

——摘编自何伟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红利惠全球》

材料二 中美贸易战打响,短期内最直接的牺牲品显然是美国在华企业,尤其是那些在中国拥有庞大市场的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像苹果、微软、高通、通用汽车、耐克、宝洁、星巴克和可口可乐这样的美国大企业,中国市场的贡献在它们的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极大,而且还在日益增长。中美贸易战会将它们推到火线上去烤,令它们进退维谷。

——摘编自陈季冰《一文读懂中美贸易战双方筹码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进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中美贸易战。
10 . “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发出的慨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过去60多年来,全世界约有7500多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下列与难民有关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②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③成立“联合国难民署”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④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