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的新感觉春天,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两岸穿越历史第一次握手的“汪辜会谈”,唤起人们不少旧记忆,带来兴意浓浓的新感觉。国家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敞开供应粮油。最后一批粮票和油票,这年悄悄地从粮店、从户口本上消失了。再早几年,用了几十年的布票、豆腐票、副食本等许多象征经济短缺的票证,已先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各种旧票证,也有新感觉,那就是成为人们的收藏品。还有件让人们从旧的记忆中做出新感觉的事情。12月,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两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这项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在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摘编自陈晋《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

结合材料,以“1993年的新感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88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