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届别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
时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1988年
人大代表总数(人)1225122630402885349729732973
少数民族代表人数(人)178179372270381405445
少数民族代表占比(%)14.514.612.29.410.913.614.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C.人民当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3 . 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