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基于宗藩体制。清政府初期至鸦片战争前,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除此外,地方督抚和广州钦差大臣也在接待和和护送外使出入境、管辖外商等方面发挥了作用。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亲郡王贝勒、大臣、大臣上行走,均称总理大臣,常在九人左右。另设有满汉章京各八人,实行分署办事制,总理大臣多属于兼任,而章京则多为专差。这时期,对外交往的礼仪和外交程式也逐渐与国际开始接轨,将觐见时的三跪九叩礼改为五鞠躬礼,终于消除了中国与国际接触的礼仪障碍。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至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后,外务部的领导取消了亲王管部的制度,真正建立了一长制,从而完全符合了近代外交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

——摘编自《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及发展》

材料二   194911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成立大会正式召开,周恩来总理兼任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部长。随着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和对外工作的展开,驻外机构不断增加。1951年,周恩来提出选拔培养外交干部的“十六字方针”,并制定了培养、培训外交干部的长远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制度。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中苏交恶、周边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绞索思想”“东风压倒西风”等战略思想。新中国积极同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坚决支持各国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加强与亚非拉人民的团结合作,特别是同非洲国家的交往。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简析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2023-10-13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能力提升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