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昭君的故事见载于史书以来.她的形象引起历代文人的关注,咏怀王昭君成为文史领 域一个不朽的主题。

时间作者相关作品或论述
唐朝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 曲中论。
民国时期郭沫若“五四”以来,昭君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郭沫若在谈到自己的话剧《王 昭君》中的昭君形象时说:“王昭君这个女性我十分表示同情的就是她倔强的 性格……我从她这种倔强的性格中幻想出其倔强地反抗(汉)元帝的一幕来。”
中华人民共 和国时期翦伯赞“在大青山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 君墓。因为在蒙古人民心中.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象征 民族 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摘编自李利军《王昭君形象的文史变迁》


从以上材料信息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 据,表述清晰。)
2021-03-0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山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根据治理内容与程度,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独立战争胜利到二战结束,是美国西部地区从原始状态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至今,是以高科技先导的深层次发展阶段。在美国西部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如何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移植到西部并成长起来的挑战,政治建设与经济开发几乎是同时起步,并始终交织在一起。在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民族问题主要涉及到土著印第安人和移民集团(主要指非欧洲移民),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将边疆描述为一个“大坩埚”,所有的拓荒者在这里被美国化、被融合为一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极端野蛮的。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治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