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大调整,使得我国对外关系实现重大突破。这期间中国取得的外交突破有(     
A.中法正式建交B.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交D.与亚非拉国家建交高潮
2 .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将为破解诸多发展问题提供更多助力。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A.遏制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B.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是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D.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
3 . 有学者在论述新中国外交时,认为中国已从“70年代前的‘体制外’国家和80年代的‘游离性’国家,转变成了‘体制内的负责任大国’”。该学者旨在强调现代中国(     
A.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治理B.外交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C.多边外交理念趋于成熟D.外交方针随着世界形势不断变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自2000年开始,我国在提交给国际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中将“少数民族”的英文版表述由原先的“nation”改为“ethnicminority”。正好对应了我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民族”的两种解释,“中华民族”对应“nation”一词;第二种则是指族群,对应的是“ethnicgroup” 这个概念。上述改动体现了(     
A.我国深入贯彻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的实现
C.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指导作用D.我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61年之后,苏联在新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上态度日趋消极,在联合国的苏联代表再也没有因新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而与西方国家激烈争辩;但进入70年代,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支持又有了转向积极的趋势。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当时(     
A.中国外交有打开新局面的趋势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中苏外交关系重新恢复了正常D.美苏冷战局势得到了缓和
2024-04-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讲道:“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最能体现这一讲话内容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结伴而不结盟”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4-03-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63年,印尼发起并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克服巨大阻力,派代表团参加。周恩来总理在贺电中说:“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兴国家的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对国家体育事务的操纵和垄断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由此可知,中国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     
A.全方位突破了美国的封锁B.加强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
C.旨在改善周边的政治局势D.直接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2024-02-26更新 | 17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既实现了维持老挝中立并为巴特寮革命赢取了时间,同时也缓和了与法国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寻求与中间地带国家改善关系的“一次重要亮相”。这次“亮相”(     
A.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B.推动了中国三线建设
C.促成了中法正式建交D.缓解了中国外交困境
9 . 中共十二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宣示:不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与帝国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不再以国际主义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则,不再鼓吹世界革命;不再提及“三个世界”理论,在对外关系中不再明确区分敌友。这一宣示(       
A.凸显了现实主义外交思维B.着眼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顺应了多极化不断加强的大趋势
2024-02-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采取分批分期开展的政策,通过“慎重、温和、曲折的阶级斗争”方式进行,这些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使得民族地区的两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中共这一举措(     
A.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B.体现出民族工作的创新
C.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D.旨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