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4年国庆节,中国邀请法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英国文艺、科学界代表团、日本学术文化访华团、日本工人代表团、意大利妇女代表团等民间团体,及文化、科学领域的国际著名人士等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中国此举(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C.有利于拓展外交活动的舞台D.推动了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2 . 1964年1月27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则消息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中法建交(     
A.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表明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D.标志着欧美放弃对华政治上的孤立
2024-02-19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驻外大使工作背景(其中有交叉)统计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工作背景人数所占百分比工作背景人数所占百分比
新闻媒体1325.9%外交部经历2345.10%
将军军衔1631.37%翻译工作713.73%
部队经历4078.43%地下情报815.69%
地方工作3160.78%教育工作1325.49%
中央工作1223.53%外事工作1529.41%
海外经历1121.57%学生运动2141.18%
文学艺术611.76%总计51
A.综合素养成为任用外交人员首要依据B.新中国外交方针得以贯彻执行
C.部队经历和地方工作更胜任外交工作D.外交人才选拔具有一定时代性
2024-01-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从下表中信息可以推知中国(     
中国以政府和人民名义向有关方赠送大熊猫的统计
赠送时间大熊猫名字受赠方
1957年平平苏联
1958年姬姬奥地利动物商人海尼·德默
1959年安安苏联
1965—1980年一号、二号、凌凌、三星、丹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72年4月玲玲、兴兴美国
1972年10月兰兰、康康日本
1973年12月燕燕、黎黎法国
1974年4月佳佳、晶晶英国
1975年9月迎迎、贝贝墨西哥
1978年9月绍绍、强强西班牙
1980年欢欢日本
1980年11月天天、宝宝西德
1982年飞飞日本
A.熊猫外交成为提升国家形象的基本手段B.始终遵循和平发展的全方位外交方针
C.外交方向和重点随着战略需要进行调整D.贯彻了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外交战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外交部增设教育司。周恩来批准外国语学院教学计划,决定首先集中办好英、法、俄、西、阿5种通用语言专业,同时注意巩固、充实和提高新开设的非通用语言专业。到1957年,由外交部安排培养的外文和翻译干部已达27个语种600余名。这些做法(     
A.意在推行“一边倒”战略B.旨在完善新中国的教育体系
C.有利于外交新局面的开拓D.使中西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
6 . 2021年,我国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积淀……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表明(     
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B.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担当
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7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外交事务上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外交布局也不断调整;到21世纪初形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中国外交的调整(     
A.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下降
C.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旨在打破美国超级大国霸权的局面
2023-12-17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多项世界性倡议,持续推进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这些外交倡议和实践

A.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C.使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获得了突破D.意在构建世界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9 .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指示,规定对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内容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同少数民族代表共同协商后,分别予以禁止、撤除、更改或封存”。这一规定旨在(       
A.提升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B.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性
C.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差距D.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形成
10 . 下图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1949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中上述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说明(     
A.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B.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C.中国外交服务于内政的特征更加明显D.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