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邮票大历史邮票不仅是“邮资凭证”,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见证。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承载更多的“方寸纳天地”的价值,是一个民族特定阶段自身历史具体、生动的写照。

——摘自中国邮政网

(1)上述纪念邮票展示的史实反映了当时我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变化?
(2)作为一位历史学习者,请你以上述某一个邮票所述史实为中心,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3-11-1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华夷观念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在文化层面上的差别,形成了华夷观念。华夷观念使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们明确了“诸夏”与夷狄之间的边界。在先秦儒家看来,如果说诸夏与夷狄之间在文化上可以相互影响,那也应该是用华夏文化引导“夷狄”。先秦儒家的这一观念为汉以后历代儒家继承了下来。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多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实现的。与华夏文明认同,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实现历史进步的基本路径,而周边少数民族与华夏文明认同的结果,便是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华夷之间的差异,但却从来不知道各民族之间在道德价值上是平等的。中国人对于民族平等的认识是从近代晚些时候开始的。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黄兴等人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张,“登五族于一堂,合四远以为国,泯种族之界,无主属之分”。近代思想家虽然认识到了民族平等的意义,但却因为错综复杂的原因,没有能力把民族平等变为社会生活中的事实。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文化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平等观念出现的原因。为什么近代中国未能将民族平等变为现实?
(3)依据所学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实现民族平等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