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在每年的八月进行户口大检查,在户籍统计中,针对人口增长和消减,会有息户、息口和秏户、秏口之分,分别对应户、口的增长和消减。“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是汉代户口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据此可知,汉代户口大检查旨在(     
A.实现对流民的管控B.加强对基层的管理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D.推动地方自治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乡里组织在全国得以确立,典型的乡里组织大概延续到唐代初期(乡组织的规模如表3所示)。这一时期,一县所辖一般为3~5乡,也有两县共管一乡的极端情况。从唐代中期到北宋中期,里逐渐成为乡村实际的最高和最重要的组织,“诸乡置里正,(主)赋役”。

下表 秦汉至隋唐乡级政区户籍统计

时期相关记载每乡平均规模
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约12500户
两晋“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上置四乡”500—2500户
隋唐“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约500户

——据廖寅、杜洋洋《走向细化:宋代的乡村组织与乡村治理》整理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的门阀豪族对部民的支配,唐中后期以来民间宗教兴起导致的正统与非法的神权体系交织,给国家政权带来了多重负面影响。宋以来乡绅势力的形成,实现了知识与经济实力结合并杂糅于官权。乡绅是一支特别的富民势力,他们对乡村社会中公共事业、事务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官民之间的介体,包括乡绅在内的中间力量成为维护政权意识形态与保证民众生存利益的双重代言人。

——摘编自谷更有《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权力体系论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体系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国古代任一历史时期,具体说明这一决定性因素对该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西周部分职官及其职能统计表。
职官职能
司民对民众的居住地点、性别,以及每年出生、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
司商核计出生者,为其赐族受姓
司徒掌籍田,徒役的征发
牧人管理从事畜牧的人口
司寇掌管治安刑狱,统计罪犯数量
据此可知,西周
A.基层治理体系进入成熟期B.土地私有制开始取代井田制
C.利用户籍管理为统治服务D.已开展大规模户籍编排工作
2023-05-10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