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1 . 解放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基本没有医疗卫生组织机构和相关设施。在人民政府号召下,1951年开始,农村私人诊所、药铺从业人员先后办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诊所,把分散的个体医疗资源集中在一起。联合诊所(     
A.解决了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B.实现了中国农村医疗的现代化
C.有利于推进农村医疗资源公有化D.改变了医疗资源私人占有局面
2 . 据统计,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颁发了81903份建筑许可证,与清末相比,增加了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一部分是工业用房,另一部分用于城市新市民的居住。这反映出该时期的上海(     
A.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B.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C.城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D.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2023-04-14更新 | 406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东汉与盛唐城市分布的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朝代

统计年份

黄淮地区

长江—珠江地区

西北

总数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东汉

140

700

59.3%

383

32.4%

98

8.3%

1181

100%

盛唐

740

615

37.5%

964

58.8%

60

3.7%

1639

100%

A.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B.水运交通主导城市分布
C.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D.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阅读材料二,指出“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
5 .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及其北部,发展起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反映了(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了农业进步B.当时中国北方农耕文明较南方发达
C.人类的生产纯粹依赖自然资源D.中国早期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明显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中”的理念不断深化,如下表所示。“中”的理念延续主要体现出(     
择中建都夏代晚期都城偃师二里头都邑遗址位于“天地之中”的大嵩山地区
择中建宫早期偃师商城、郑韩故城、东汉洛阳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的宫城基本位于都城中央
择中建殿汉长安城未央宫之前殿、隋唐洛阳城之大明宫含元殿、明清紫禁城之奉天殿和太和殿
A.城市建筑技术的成熟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D.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英美法于1936年9月达成“三国货币协定”,同意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各自货币的外汇率水平,尽可能不再实行货币贬值,但却不提金本位和协调各国政策的正式机制。1939年三国为主导又各自建立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当时
A.各国逐渐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B.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C.合作推动了世界货币关系稳定D.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8 . 2011年起中国在非洲多国开展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中方与当地农业金融公司合作,先将杂交水稻种子卖给金融公司,然后由金融公司免费分发给农户。这种方式将零散的小农纳入了全球农产品供需市场。对非洲而言,这些实践(     
A.体现农业生产模式发生改变B.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成效显著
C.推动技术革新缓解粮食问题D.反映科技工作者创新和智慧
9 . 长期以来,英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德国对英国贸易中的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这表明德国(     
工业品原料食品
1870年39.734.725.6
1913年70.820.48.8
A.成为新的世界工业中心B.工业化水平逐渐赶超英国
C.国家统一引发工业革命D.生产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10 . 下表是三次工业革命动力(能源)和信息传播方式等的演变。这主要说明(       
动力(能源)信息传播方式/交通工具
工业革命前人力、畜力、自然力(风力、水力)烽火台、驿站/马车、步行等
蒸汽时代蒸汽机、煤蒸汽机车、轮船
电气时代电力、石油电话、电报、留声机/飞机、汽车
信息时代原子能(核能)互联网
A.动力能源呈多样化特点B.信息传播方式由原始到现代化
C.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便捷D.动力技术发展推动信息传播方式进步
2023-12-05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