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扁鹊确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黄帝内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末年,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形成《千金方》,被人尊为“药王”。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朝时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在近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开始出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1929年,国民政府一度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借助中医古籍,发明“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摘得诺贝尔奖。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推动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摘编自韩霁《中医药独特价值得到世界认可》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
2024-03-16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史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材料二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的500多年间,世界海洋强国的崛起如同潮水般起伏更迭。从海洋强国崛起及更迭的历史看,贸易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海洋强国崛起到英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霸主,再到二战后美国全球海洋霸权地位的确立,欧美国家近代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海洋经略和海洋扩张的历史。二战结束后,海洋领域的竞争从以武力对抗为主的“丛林法则”转向以规则塑造为主。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并于1994年11月生效。《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和平目的”和“和平用途”。《公约》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海洋自由”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朱锋《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列国家17世纪有关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海上霸权的演变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实现和平利用海洋。
3 . 《资本论》与工厂制度。

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对19世纪的英国工厂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现代工厂代替了原先的手工工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工厂通过对生产过程、生产效率、原材料的节约进行管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另一方面,资本家“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在劳动纪律方面,为了保证机器不停止运转,工厂主对于工人进厂、离厂、休息、吃饭的“关心”,比起对工人的生存更加“关心”。工资制度方面,在雇佣劳动下,工人的无酬劳动都被工资所掩盖,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的欺骗性所在。

——摘编自范漪鑫《论<资本论>对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资本论》中有关工厂制度评价的理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1800年978505.1207.3304.3
1825年1100605.4258.2354.3
1850年1262806.34011.4404.4
1875年14201258.87517.2505
1900年165022013.315026.1706.5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当代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2024-03-1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印度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本国的供求平衡。1947197630年间,印度共进口粮食1.22亿吨,花费60多亿美元的外汇,粮食短缺不仅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而且直接影响政府及国家的稳定。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中间人”制度,排除一些对发展不利的因素,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立一套与之不同的有效进步的农业生产制度。其次,独立以后,成立了粮食政策委员会、粮食收购委员会、粮食调查委员会、粮食价格委员会和中央政府粮食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印度粮食公司。这些相对稳定的粮食机构,对粮食问题进行干预,对印度的粮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沈开艳权衡《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发展情况。

时间主要内容
1949~1952进行土地改革、大兴水利等粮食增产政策及粮食自由购销和政府调控市场相结合的粮食流通政策
1953~1977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压低粮价、限制粮食消费
1978~1984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3废除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4~2003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调节农民收入
2004年以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印度和新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编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1865年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13年

15

11

13

8

4

1925年

15

14

8

7

1

1937年

14

12

9

5

1

——摘编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内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3)你从材料三的数据中能发现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说明。
2023-03-0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二战后,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尽快解除人民群众贫病交加的痛苦,党和政府建立起了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底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大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国民。中国用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2003年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不但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而且国家补贴与个人缴费相衔接、扩大资金统筹范围等内容也凸显了它的公共服务性质。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各自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两国医疗体制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的看法。
2023-02-1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化、工业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粮食需求。19世纪开始,英国从世界大规模购买便宜粮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粮食的出口方为沙俄和广大殖民地,工业国成为粮食消费国。这个局面被“一战”打破,接替沙俄的是美国。美国利用优越的资源尤其是政府干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国际粮食体系。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食,体系中其他地方则吸收这样的粮食。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变成世界粮食最大进口方。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开展工业化。但大部分国家,往往就用国际市场来解决问题,大量进口看似价格低廉的美国粮食。这当然是一种看起来成本很低的工业化方案。但廉价的国际粮食也往往有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粮食生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在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运作不好的时候,常陷饥荒阴影之中。

——摘编自许准:《粮仓或是粮荒——走出两百年来的国际粮食体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延续至今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度改革,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了极大推动作用。目前,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百年来国际粮食体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相比,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路径特点,并说明二者路径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战略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是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时期,其中,农村农业人口增长了近60%,粮食供应压力增大。1560年以后,农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当时,英国西部已经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英格兰人逐步把可轮换式农业、三圃制、革命性作物、畜牧业和可耕地结合起来,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18世纪起,议会简化了圈地程序,涌现出许多拥有大地产的地主,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自主决定生产。最终,英国不但粮食生产增加,而且在18世纪的前几十年,还成为粮食的出口国°

——摘编自尹翔顺等《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

材料二   1953年,我国对粮食实行国家“统购统销工1954年,国家征收粮食309.8亿斤,收购569.73亿斤,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1.98%,粮食库存量增加了51%,有效缓解了糠食问题°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粮食增产信贷法令”,发放信贷120亿美元。在消除贸易壁垒的历史趋势下,美国大幅降低棉食出口税,实行国家补贴以刺激农业生产。到1957年,美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72%,主要出口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据周立《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美粮食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
2022-09-2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小麦是英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英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
2022-04-2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