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观察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各国东印度公司在欧洲的销售额(单位:里弗尔)
年份法国英国荷兰
1725—172977257502272400039074228
1730—1734135446752290800033976680
1735—17391488343922178100033171180
1740—1744190029732286200028775172
1745—174944777712205700037797916
1750—1754210863012578300038394482
1755—173995612902249400039910888
1760—1764104890092534600038963494
1765—1769149866724264200045206294
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贸领先地位已丧失
②法国东印度公司在欧洲的销售额波动较大
③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商贸的快速发展
④这些公司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0年到1800年,40年的时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是缓慢的。在18011851年这50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由20%上升到50.2%,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英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不仅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还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英国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法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大陆其他各主要国家步调一致,均呈低速增长之势。据研究,法国城市的发展几乎完全局限于大城市内部的扩张,所增加的城市人口中有80%集中于人口在4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在法国相当迟缓。

——摘编自沈志强《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法国城市化双重动力解读》

材料三   国内学者普遍将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51840年是城市化兴起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8401871年是德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18711913年是德国城市化极大繁荣和发展的时期。德国的中小城市多,分布较均匀,人口过于集中的大城市少。1871年德国城市人口为1479万,占总人口的36.1%,1910年城市总人口已达3897.1万,占总人口的60%,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摘编自陈秋霖《德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等


(1)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法、德城市化的各自特点。
(2)简析影响近代西欧城市化发展的要素。
2023-02-0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