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万县陈家区七十多岁老妇人反映:“从前花钱找不到种痘的人,现在免费找到家里来种,真是世界变了,是人民的天下了。”这说明(     
A.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B.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024-02-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英国“洁净食品运动”。19世纪,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远离食品生产者,转而依靠中间商来供应食品,食品掺假泛滥。以烘焙业为例,自1815年英国政府废除《面包价格法》后,伦敦四分之三的面包师以低于正常市场的价格出售产品,掺假是最常见的手段。1820年,化学家阿库姆首次采用化学方法分析食品成分,发现用明矾漂白劣等面粉冒充上等面粉,其著作对掺假食品的揭露,各大报刊杂志进行介绍和评论,使食品掺假问题成为英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工人阶级是掺假食品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买的土豆多半都是质量很差的,……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瘦,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肉,往往已经半腐烂了。”食品行业担心议会出台相关法案来强制解决掺假问题,因此,相当数量的商人开始自发售卖洁净食品,形成了一场“洁净食品运动”。例如,烘焙业连续成立了数家大公司,旨在生产不合明矾和其他掺假成分的面包。工人阶级以合作社的形式加入洁净食品运动中来。1844年罗奇代尔先锋合作社的合作商店正式开业,主营面粉、黄油和奶酪等洁净食品。由于罗奇代尔合作谷物工厂生产的纯净面粉不掺明矾等增白成分,比工人群体日常食用的掺假面粉颜色更深,遭到了工人们的抵制。中央合作社为了让工人消费者“醒悟”,特意出版了一本关于掺假的小册子,并聘请讲师向全国各地的工人群体解释。在合作社的推动和鼓励下,饱受掺假食品之苦的英国工人阶级开始食用纯净食品,逐渐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来。1860 年以后,英国政府陆续颁布《食品掺假法》、《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等,经过半个多世纪,英国基本上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英国的“洁净食品运动”。
2024-02-0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784年2月到1785年5月,美国“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启航,运载着西洋参、木材、毛皮、胡椒、棉花、羽纱、铅等货物驶抵中国,换取下表中的商品。这是美国首次直接对华贸易航行。此次航行净利润达 25%—35%。据此判断(     
“中国皇后号”首航贸易商品清单

物品

厂数量

价值 (银两)

红茶

2460担

49240

绿茶

562担

16860

南京布

24担

362

瓷器

962担

2500

丝织品

490匹

2500

肉桂

21担

305

总计

71

767

①协定关税特权使美商获得丰厚利润②美国“中国皇后号”首次驶抵地点是南京
③茶叶成为中美直接贸易的核心商品④脱离英国统治后,美国急需开展与华贸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1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