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如何改变了爱尔兰历史”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6世纪末,马铃薯来到这个岛上,区区百年之内,爱尔兰人就以“酷食马铃薯”著称。一亩半的地,种下了马铃薯,就可以提供足够粮食,再加上一点儿牛奶,就可以让一家吃饱一年了。于是靠着这样的饮食,而且在没有任何医药、卫生、工业化或像样的政府帮助之下,爱尔兰人口从1754年的320万增长到1845年的820万。然后马铃薯枯萎病忽然来到,爱尔兰便主食歉收,造成近代史上严重的饥荒。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三   饥荒迫使大量爱尔兰人移民海外,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本土,其中主要移民美国。大规模移民运动不仅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而且对移民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11年爱尔兰人口为440万左右,而2011年爱尔兰人口普查显示为458万。据媒体报道,目前世界各国的爱尔兰后裔大约7000万,2010年美国3亿人口中爱尔兰裔美国人为5500万。大饥荒让英国和爱尔兰彻底走向决裂,以致近百年来民族积怨仍旧无法消解,最终爱尔兰民族坚决走向独立,如今北爱尔兰政治问题仍旧难以破解。

——摘编自曹瑞臣《马铃薯饥荒灾难对爱尔兰的影响——作物改变历史的一个范例》

(1)指出材料一对研究的主题的重要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马铃薯如何改变爱尔兰历史。
2023-09-07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意大利威尼斯很有权势的孔塔里尼家族在布伦塔河畔皮亚佐拉领地的地产于1617年首次接受佃农们用(熟)玉米(粒)交实物地租。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终于同意接受农业地区的农民用(熟)玉米(粒)上交所征的赋税。由此可推知(     
A.玉米在意大利得到了广泛种植B.意大利庄园经济加速解体
C.价格革命影响了农业生产结构D.意大利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2023-08-28更新 | 1173次组卷 | 10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16世纪,欧洲人在秘鲁发现马铃薯,后引入欧洲。17世纪前期,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上写道:“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这表明(     
A.中国与南美间已有贸易联系B.马铃薯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C.马铃薯经中欧贸易传入中国D.新航路发现间接影响中国人生活
4 . 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2023-07-10更新 | 3849次组卷 | 49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黄热病的肆虐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2023-07-10更新 | 2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2023-06-01更新 | 2330次组卷 | 25卷引用:纲要下第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以1492年为界,此前,地球上的动植物体系基本上被割裂为各自独立的生态领域;此后,全球生态系统开始走向交错融合,玉米、马铃薯、甘薯、辣椒等成为全球性产物。这说明(     
A.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B.农业商品化生产开始兴起
C.洲际粮食运输业出现繁荣D.人类食物结构走向全球化
2023-05-29更新 | 662次组卷 | 9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8 . 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2023-05-22更新 | 695次组卷 | 10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9 . 18世纪初,小麦成为北美重要的经济作物,纽约率先成为小麦主产区,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北美小麦由船队运往中美洲销售,那里的劳工和奴隶都喜欢吃面食。19世纪初,伊利运河被疏通后,北美西部的小麦产量逐年递增。这说明(     
A.大西洋贸易促进非洲物种的传播B.物种传播推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C.工业革命提高了粮食生产商品化D.现代交通工具助推小麦产业兴起
10 . 在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大米是农民为大名及幕府交纳的赋税中的一种,然而到了16世纪后,玉米这种高产量的作物种植在日本开始普及,使得日本农民能够在缴纳高额赋税的同时勉强维持生计,市场能够用货币交换到的大米也多了起来。这一变化说明(     
A.日本农耕生产技术有所进步B.商业革命推动了洲际贸易发展
C.幕府征收赋税方式发生变化D.物种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