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6世纪,番茄由墨西哥相继传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仅作为观赏植物。17世纪传入菲律宾,被改良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到18世纪中叶开始作为食用植物栽培,并最终形成了意大利、英国和美国三大品种。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B.推动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与改进
C.导致了世界各地饮食结构的改变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 . 清末《蜀游见闻录》记载: “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滨省者,价值近数十万。”民国二十二年《湖南地理志·嘉禾县》: “农产物以……辣椒,为大宗。苎麻辣椒,运销本省各县及湖北两粤省,年值二三十万元。”这可用于印证在我国(     
A.经济价值是外来物种传播的重要推动因素
B.经济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C.人地矛盾的尖锐促进了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D.传统的经营模式阻碍了物种交流
3 . 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B.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C.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D.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2022-03-29更新 | 435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世纪的西欧人把胡椒等香料视为财富,上流社会的宴会上最先上桌的不是主菜,而是用金银碗碟盛着的香料。16世纪后,胡椒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寻常人家的生活元素。该材料说明物种交流
A.促进了世界文化交融B.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C.冲击了原有社会等级D.推动了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5 .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图。该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洲际物种交流频繁B.世界联系日益增强
C.饮食文化相互融合D.自然环境状态改变
2022-01-14更新 | 44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时空表

作物引进的时间首先引种的地区原产地
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豆、胡瓜、胡麻、胡葱、胡萝卜公元前2世纪(汉代)西北地区中亚、西亚
胡椒汉晋南北朝西北、华南印度、缅甸
亚洲棉35世纪地区不详北方和南方边界地区
早熟稻11世纪(宋代)福建印度
高粱1213世纪台湾、四川中亚
辣椒16世纪(明代)台湾、广东、贵州美洲
甜薯16世纪福建、云南美洲
烟草16世纪福建美洲
玉米16世纪福建、浙江美洲
花生16世纪广东、福建美洲
番茄明代地区不详南美洲
番瓜明代地区不详美洲
马铃薯17世纪福建美洲
美洲棉19世纪后期黄河流域美洲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根据材料信息,从任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文献记载,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人,生卒年不详,南北朝时来华弘法,被中国禅宗尊为初祖。关于菩提达摩有很多传说,其中之一涉及到茶叶的起源:达摩为了祛除坐禅时的瞌睡,把自己的眼皮割下扔在地上,结果眼皮在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了茶树。该故事18世纪传至欧洲后,曾被英国学者塑造成茶叶起源于印度的依据。

——摘编自宋时磊《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起源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

我们可以从各种维度考证“达摩眼皮变茶树”一事的真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1)完成以下提纲。
(1)从人物的维度,考证菩提达摩及其生平的真实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8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在中世纪的英国,肉是奢侈之物。进入15世纪,英国乡村屠户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村庄永久性啤酒馆相当普遍。这表明(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C.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饮食结构变化D.君主立宪制政体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宣统《东莞县志·物产》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广东凤冈人陈益乘船到安南(今越南),当地首领用一种名叫白薯的土产招待他,这种土产味道甘美。陈益“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由于来自番邦,故名之为番薯。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

材料二   明清时期,随着玉米种植的逐渐推广,玉米成为一些地区百姓的主食之一,并被看作是适宜备荒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清代被推广种植之后经常被用作家畜的饲料和酿酒的原料,其药用、燃料、肥料等价值亦多被认识和利用。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对于解决明清时期人民的基本食粮、提高明清时期的粮食产量、平抑粮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玉米、番薯的推广种植,农民在解决了基本食粮之后,能够将价格比较高的稻谷等粮食投入市场并用于商品交换。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且,玉米、番薯自身也成为用来交易的大宗商品。

——摘编自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薯传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番薯等美洲农作物的传播给中国明清社会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