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甘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地理大发现后,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其他艺术(如中国装潢与建筑等)也陆续传到欧洲。与此同时,原产美洲的作物近三十种引种到中国,欧洲传教士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天文、历法的知识。这反映新航路开辟(     
A.使物种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B.充当了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媒介
C.促使中国人近代海洋意识萌生D.实现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2022-04-19更新 | 498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番椒,丛生,百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摘编自高濂《遵生八笺》


辣椒

四川火锅

辣子鸡

辣椒挂饰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2019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咖啡传播

花样咖啡

咖啡蛋糕

休闲咖啡馆

(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传入中国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咖啡文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不断深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饮法,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含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均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事件
1918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1941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消费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6 . 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B.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
C.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D.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2021-07-14更新 | 951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糖业自唐代引进印度制糖术,至宋朝发明冰糖,形成专门“醣坊”,糖业已具相当规模。1400年前后中国与地中海地区为世界主要产糖区,到十六世纪中期左右中国与西方均已掌握熬制白糖的技术,这在世界糖业史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此后糖业伴随着欧洲的对外经济扩张产生了飞速的发展,糖也从官僚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渐渐普及民众,糖量大大增加。

欧洲扩张主义者从巴西等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获得暴利。此时,中国糖也参与国际蔗糖贸易.其市场主要包括欧洲、波斯和日本。中国糖运入欧洲市场具有其偶然性。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欧洲当时的主要蔗糖供应地巴西卷入战争,使其产糖量骤减,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荷兰人趁机利用东印度公司的以中国为主的蔗糖贸易把中国糖输入欧洲,多时竞至三百万磅,中国白砂糖的赢利额有时高达7.65倍。

——摘编自陈绍刚《十七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糖业及对外蔗糖贸易》

材料二   由于欧洲人对的蔗糖需求源源不断,蔗糖很快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种植园主们也顺应形势变化,逐渐转向种植和生产蔗糖。“西印度人很快发现他们更大的利润来自甘蔗,因为烟草。因此,尽管圣基茨、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这些地方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

——摘编自王倩《“蔗糖革命”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制糖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近代以来蔗糖生产与传播产生的影响。
8 . 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第一次全国人口统计的数字为1.4341亿,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增长到2.9696亿,远超此前历史上任何朝代。为清朝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外来因素是
A.垦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B.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人口定居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D.国家废除丁税,隐藏人口失去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