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形成耒葬、沟池、耦耕相结合的农业形态。随着铁犁与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樊篱被突破,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建立。农业生产主要由个体农户经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较高,他们对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农具。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创制出来,并在那里推行开来。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随着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认识的 提高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也会将其应用到农具的发明和创制过程中。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 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现代工程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前沿技术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等整个农业产业链与产业群进行改造和重构,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犁耕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始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3个对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意义的法案,即《农业组织部法》、《宅地法》和《莫里尔法案》。188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阻止在牲畜中蔓延传染病的法令;1887年,国会通过《哈奇法》,开创了合作的试验站制度,即由农业部、各州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业科学研究任务。虽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鼓励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措施,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所以美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并未遭到很大的挫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1940年,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此基础上,美国用了50余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政策分析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并通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变迁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由于片面地强调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的“大”和“公”,忽视了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质内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因此遭到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和波动的态势。这一时期,国家从降低农业税、增强农业贷款力度等方面加火对农业的扶持,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以及国民经济中对工业的重视和倾斜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出现较大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准备时期和初步实践时期之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变革了原有生产经营体制,建立了新的组织形式。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了农业产量,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摘编自王国敏、赵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1949—20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2023-07-20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0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以及这项政策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