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2023-02-11更新 | 805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可知,“精确农业”(     
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B.导致粮食种植的多元化
C.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D.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
2022-12-31更新 | 378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
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
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
2022-07-18更新 | 817次组卷 | 4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批优良作物;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装备使农民从传统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这说明
A.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B.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C.粮食储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D.种植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经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 《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 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3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6 . 据统计,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总产量仍高达66949万吨,成功实现“十七年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超出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说明我国
A.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成效显著
C.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7 . 鲟鱼是一种对水质比较敏感的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格。19世纪之前,莱茵河下游曾盛产鲟鱼,以鲟鱼卵制造鱼子酱也是当时该地的一大特产。从19世纪末开始,沿线各国政府开始颁布法令限制捕捞鲟鱼,1920年,各国政府完全禁止了捕捞鲟鱼,但这也未能阻止鲟鱼自1942年起绝迹于莱茵河流域。莱茵河鲟鱼捕捞业的衰落
A.是政府生态观念淡漠的结果B.根源于该流域渔民过度捕捞
C.折射出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D.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失败
8 . 据如表可知,大豆种植在美洲逐步推广。这主要是因为
1765年原产于中国的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1931年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A.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B.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强
C.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D.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2022-01-21更新 | 63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则成为其统治语言。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心,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一种数字分隔出现在各国内和全世界富国和穷国之间。

——〔美〕帕尔默著,何兆武等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技术突破,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信息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