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

材料一     农业仓库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各县必须要有由农民银行设立的农业仓库”的决议,大力推行新型农仓建设,这是中国粮食储备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信货资金建设仓储设施。这种新式农仓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建仓进行管理的规定,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中国、新华等银行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业仓库还具有加工、包装、农产运销等业务,可起到活跃农村之效。为指导各地农仓建设,国民政府陆续颁布《农仓法》《农仓业法》等法规,确立了农业仓库的法律地位。农仓也从局限于储藏粮食,扩展到辅助农业生产的功能,加之金融资本的进入使得新农仓在当时获得了较快发展。一定时期内,全国仓储容量大幅增加,对保障粮食供应发挥了作用。然而,农业仓库毕竟属于新生事物,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在推广过程中出现政府财力匮乏、经营思路单一、农户受益不大缺乏热情、仓储农产品不足、存储设备简陋粮食发霉、不能有效防虫、交通运输障碍等问题,于1937年最终陷入低谷。

——摘编自白丽萍《民国时期关于“农业仓库”的研究和讨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状态,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为稳定民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政府着手恢复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储备设施,出台一系列政策。基本上形成了以甲字粮(国家统一管理的特种粮食储备,主要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动用权属国务院)、战备粮、周转粮、农村集体储备粮四部分为主的粮食储备体系。

1978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价格稳中有降,农民甚至出现“卖粮难”现象。为此,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粮库,完善配备先进的储粮设备。从2000年开始,分别设立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进行垂直管理。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

——摘编自金梅、刘洋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仓建设。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023-0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粮安天下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掀起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保障了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也为治理日益突出的粮食问题提供了条件。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立,同盟认为《谷物法》抬高了粮食价格,导致工人无钱购买工业制造品,也阻碍了欧洲大陆进口曼彻斯特的纺织品。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谷物法》后,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小麦。1750年到1850年间,议会颁布法案推动了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大量荒地因被圈占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注①:《谷物法》是英国1815年制定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其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谷物法》的实施,导致其他粮食输出国家对英国工业品提高关税。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英国“粮食问题治理”的历史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持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粮食储备体系,开展粮食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建立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继续稳定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建立了3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近千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