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镇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武汉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在外力冲击下开始重塑。早期工业化的推进使武汉地区棉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发生了系列变革。

材料二   1920年—1932年中国进口各国棉花情况表

年份国别印度美国日本其他总计

%%%%
192041896460.9340494.916197823.57350510.7688496
1922137006973.71553198.430289516.3295871.61857870
192466926754.31071808.742654134.6284872.31231475
1926152903354.750642418.173396426.3261970.92795618
192898167350.848923025.344773523.2146520.81933290
1930194168155.8114387432.935059110.1450781.33481224
193242601411.5310235183.4889342.41022302.7371952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武汉地区传统、近代棉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合理对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统计,1949年以来在岭南出土的汉代青铜器有3860件,包括生产工具、兵器、乐器、装饰器、明器、车马器等,而铁器则少有。这说明该地域(     
A.铜矿丰富盛产青铜器B.庄园经济较为发达
C.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D.铁犁牛耕尚未出现

3 . 有学者指出,在“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的魏晋庄园中,却广泛存在着只经营农林牧渔等副业的“以要利入”现象,一时间“公侯之尊,莫不殖之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莫以为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封建庄园的市场因素增强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C.土地兼并与商业垄断并存D.小农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2024-01-02更新 | 74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一模滚动测试(9)历史试题
4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四川自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这反映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不足
《农桑辑要》元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A.历代政府重农抑商B.精耕细作不断发展
C.自然经济日臻成熟D.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2023-12-18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
6 .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表明(     
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
7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土地由原来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变成自耕农及某些中小地主最主要的金融调剂手段,典当、卖田留耕(地权分化,保留耕作权)等广为流行。此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     
A.产业结构的多元化B.租佃形式的多样化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雇佣关系地位重要
2023-12-13更新 | 4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如图中的古代生产工具与其名称、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3-12-1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历史试题
9 . 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产生,并延续至今。它诞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自然的选择,即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农产品商品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农业经营往往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集中式的大规模农业生产较为少见。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延续往往依靠的是代际传承,这造成传统农业知识体系更新缓慢,相关知识与技术强调归纳与总结。

——摘编自韩贤克《中国传统农业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元明时期农业“相关知识与技术强调归纳与总结”的代表性著作。

材料二   1946年5月,随着国民党破坏和平的企图日益明显,中共中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一指示改变了抗战以来我党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强调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然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五四指示”的局限性、不彻底性的缺陷显露出来,主要原因是没有无条件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提出的方式均为“有偿”,没有放手发动群众。土地改革运动在各个解放区进行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的土地分配不合理。针对这一情况,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摘编自周锦涛《刘少奇与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全国土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指出这次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的文件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和完善土地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权分离”到新时代的“三权分置”。这些变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的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