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据某学者研究统计,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自耕农种60亩土地,年收入为120石,表1为其全年支出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单位:石

生活用

纳税用

生产用

祭祀往来用

口粮—80

地税—4

种子—6

祭祀—3

食盐—5.5

算赋口赋—6

饲料—8

其他—2

衣着—4.5

农具—5

小计—90

小计—10

小计—19

小计—5

A.土地私有存在危机B.小农经济难以维系
C.实行均田迫在眉睫D.豪民兼并容易产生
昨日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中古西欧立式水车新技术应用状况。这反映出中古西欧(       

磨坊类型

首次应用日期

地点

餐具制造(研磨抛光)

1204年

法国西北

芥末制造

1250年

法国东南

造纸

1276年

意大利北部

车床加工

1347年

法国东南

鼓风炉

1384年

比利时

金属丝制造

1351年

德国南部

轧制与切割

1443年

法国中部

宝石抛光

1534年

法国西北

A.社会转型推动了新技术应用B.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自然经济
C.思想解放左右生产工具革新D.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3 .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对当时的农具做了详尽介绍。比如在翻土整地方面,人们创造出适合不同需要的铁犁,还创制了畜拉的耙耢和水田用的耖,用来碎土和耱平土地。在播种工具方面,劳动人民又对耧车作了重大的改进。这一介绍(     
A.反映了农具发生革命性变化B.显示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突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D.体现了生产工具初具专业化
4 . 如表所示为居延(今内蒙古与甘肃交界处)汉简(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中的部分记载,居延汉简的成文时代约为公元前1世纪初至公元2世纪初。这些记载可用于印证当时居延地区(     
简牍1“……谐居延为田(管理屯田),谨诣故吏,孝里大夫……”
简牍2“徐子禹自言家居延西第五辟,用田作为事。”
简牍3“……善居里男子丘张,自言与家买客田居延都亭部……”
A.丝路贸易的兴衰B.农耕经济的发展C.土地兼并的猖獗D.赋税征收的烦琐
2024-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新农具的增加是秦汉时期农具发展的显著特点,翻土农具二齿耙、三齿耙、大型犁铧都是西汉时新出现的。汉武帝时,赵过推广使用“耦犁”,比起“跖耒而耕”提高工效十多倍,还发明了播种机械——耧犁。这反映出(     
A.精耕细作模式的发展B.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C.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D.男耕女织模式的推广
2024-04-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山顶洞人时期,我国开始出现捕鱼,主要地点是在附近的池沼;新石器时代捕鱼开始普及;周代有海上捕鱼,并对捕鱼实行管理,限制破坏水产资源的渔具;明代海洋捕捞业继续受到重视,出现了大渔船及禁海期。由此可知,推动我国古代捕鱼业发展的因素是(     
A.商业的发展B.集体劳作的方式
C.国家的推动D.生产工具的进步
7 . 乡土中国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材料一:家谱中的“五服图”

注:“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五服之内为亲戚,出了五服则没有了亲缘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2)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双选,填涂字母)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工商皆本的观念
C.商品经济的活动频繁D.安土重迁的思想

材料三: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还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材料四:1930年前后,部分知识分子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梁漱溟的影响较大。他主张将“中国固有精神和西洋文化的长处二者为具体事实的沟通调和”。……把社会的政治法律问题放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之内,同时吸收西方团体组织的方式,形成社会新组织。到了1937年,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材料五: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国的乡土社会?
2024-04-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史》中记载:谢氏(谢灵运)庄园“蔚蔚丰秫,苾苾香粳(稻米)”,“兼有陵陆,麻、麦、粟、菽”,可做到“供粒食与浆饮”,又“生产蚕桑麻纻,酝山清”。这可以用来说明魏晋庄园(     
A.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B.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C.集体劳作提高了产量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藏于成都博物馆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左上方有房屋,一人提食盒向坐于树下、手持鸠杖的老者走去;右侧高楼有两人闲坐。画像石下方有水田、池塘,栽种着秧苗,养有鱼和各种水生作物。右下角还有农人在耕耘,粮食堆满粮仓。这最能体现出当时(     
A.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B.封建庄园的集体耕作
C.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D.农耕文明的社会风貌
2024-04-08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四川成都、雅安等地出土了大量唐代时期的“支钉”(一种支烧工具,主要是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这可用于说明唐代四川地区(     
A.民营手工业的发达B.制陶技术获得了发展
C.金属冶炼业的成熟D.传统手工技术的普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