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       
A.激化了官民矛盾B.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刺激了土地兼并D.加重了自耕农负担
2 . 唐朝政府鼓励养牛,规定牛繁殖超过三头,奖励绢一匹,同时还制订了养牛的饲料标准,通过学校教育方式传授治疗牛病的技术,建立牛市促进牛的市场交易。这些举措有利于(     
A.提升养牛业商业化水平B.加速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C.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D.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期“农本”思想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农业生产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相应的金属农具出现革命性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了春秋时期在农业生产主要环节金属农具与非金属农具并存的局面,使铁制农具逐渐走向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主要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A.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B.由多种形式并存到铁农具主导
C.推动了春秋战国经济的发展D.是“农本”思想理念下的必然产物
2023-06-07更新 | 416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都对汉代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做了详细记载,据下表可知在此期间( )
作物名称《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二、三月时雨降,可种植禾;四月蚕入簇,可种禾——谓之上时。
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三月时降雨,可种秔稻。
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疆土可种黍。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五月先后各二日,可种黍。
A.自耕小农稳定发展B.农时安排体现劳动智慧
C.耕作技术明显进步D.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2023-03-02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023-01-10更新 | 4325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农民耕作“百亩之田”可以养活五到九个人,比之前养活的人口多。这使得“五口”到“九口”之家的小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百亩之田”和农业生产主力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法家思想已深入人心D.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2022-03-22更新 | 2098次组卷 | 4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时期战国晚期西汉晚期唐朝宋朝清中期
粮田面积(亿亩)0.852.241.993.96.18
人口(亿)0.20.60.531.043.61
粮食亩产(公斤/亩)108132167154.5183.5
人均占粮(公斤)460.5496.5628579.5314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落实B.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礼记王制》有云“诸侯无故不杀牛“汉代的法律明文规定严禁杀牛,此后历代几乎都沿袭此法,只有老死、病死的牛经过检验后才能屠宰以供食用。唐宣宗时,自杀牛会被判“徙一年半”或“徒一年”。中国古代历朝政府严禁杀牛的主要目的是
A.阻断疫病传播途径B.塑造封建神权
C.保护农业生产资料D.维护生态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