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在唐代,政府艺徒制有严格的考核举措,“诸工作有不如法者,笞四十,不任用及应更作者,并计所不任赃、庸,坐赃论减一等。其供奉作者,加二等。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唐代这一考核举措旨在(     
A.强化工匠的人身控制B.确保官营产品的质量
C.加强手工技术的监管D.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2 . 据考古资料可知,西汉中期以后,从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到谷物的加工贮藏,一整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齐备,门类品种相当齐全。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精耕细作获得了工具保证B.政府以官营方式垄断铁器的生产
C.创新耕作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D.铁器时代的开启使粮食产量提高
3 . 如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盐井》拓片,图中的人们正在烧柴煮盐。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则记载了汉代四川使用天然气煮盐的“火井”。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画像石作为一手史料比《华阳国志》更为可信
B.画像石属于艺术作品史料价值不如《华阳国志》
C.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可丰富历史认知
D.现有的史料难以支持汉代四川盐井问题的研究
2023-07-31更新 | 15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兵器铸造业中的三级监造制度。据此可知当时(            

造者

造者(主办者)

省(监)者(监造者)

三晋

工师、冶尹

令、司题

工师、冶尹、左右校

相邦、守相、大攻尹(中央)、令

工师

邦司寇(中央)、令

工师、丞;士上造、工大人

相邦(中央及内史)、守(地方)

A.工商食官尚未被打破B.产品的市场口碑较佳
C.管理机制渐趋体系化D.工匠的技术水平提高
5 . 下表是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技术发明(部分)。这些发明(       

时间

技术发明

约公元800年

带衬垫的马轭引入欧洲

约公元900年

欧洲出现铁马掌用来保护马蹄

约公元1050年

双马拉纤的挽具在欧洲使用

约公元1050年以后

欧洲发明轮车和耙

A.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强化了各国的专制主权
C.提升了贵族生活的品质D.助推科学革命迅速到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王祯《农书》记载,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种三十亩者,岁砍十亩,三年以遍,岁收绢百匹”;柞树“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经营漆树的民户,有的“资至巨万”。这些现象(     
A.表明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B.巩固了江南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
C.有利于解决当时严重的资源危机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7 . 下图为发现于徐州铜山县的东汉“纺织图画像石”拓片。该图再现了当时寻常人家纺织情境。画面上层中纺好的丝团悬挂在房檐下,左侧一位女性坐在脚踏斜织机旁边,在纺织间隙,正转身接抱另一位女性递送过来的婴儿,右侧两位女性纺纱劳作。该图(     

   

A.反映出当时手工纺织业趋于普及B.凸显了徐州在纺织业的中心地位
C.折射出汉代广大农民的富足安康D.反映了女性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2023-06-22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下图所示的工具发明中,其使用过程是“用水激动水轮,再利用曲棍把水轮的圆周运动传递为往返运动”。由此可见,这种发明(       
A.体现动力由自然力到人力变化B.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C.反映了我国青铜制造业的繁荣D.提高了手工业生产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辽西、辽北和辽东地区的辽代城址、窖藏和墓葬中发现铁制的农具,其形制与中原同类的器物完全相同。在昌图县、皂新县和北镇市等地,先后发现了侧面内部带有契丹文印记用来铸造铁犁的铜范。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佐证辽代(     
A.契丹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广泛
C.辽宁地区已具精耕细作色彩D.经济模式与中原地区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