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据下表内容可以推断,战国时期(     
文明遗址出土实物(部分)
河南辉县战国魏墓铁农具58件,有犁铧、鏳、锄、雨、镰、斧等
河北兴隆县燕国冶铁手工业遗址铁范87件,有铁锣铸范、铁锄铸范、铁镰铸范等
广西武鸣马头安等秧山战国墓群铁香1件
A.铁器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C.政府提倡革新生产工具D.劳作方式转变成为可能
2 . 我国200余处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河南、新疆、浙江、广东、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其中铁农具出土数量较多。关于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农具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B.铁器的分布局限于黄河流域
C.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D.体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这表明(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
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
4 . 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国古代手工业不断发展,制造出结构复杂的生产工具。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其演变解读正确的是(     
A.与时俱进B.日益式微C.递代积累D.领先世界
2022-11-06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     
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2022-03-22更新 | 2098次组卷 | 4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人员在汉代的各边疆地区都发现了铁制起土工具,而且数量甚多。相比之下,青铜农具已较少见,石器、蚌器、骨器农具更少见。这反映了汉代
A.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增强B.民间冶铁业技术较先进
C.各地农业发展趋向于均衡D.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8 . 下图所示是陕西绥德延家岔出土的一幅汉代画像砖,描绘了一个农夫手持短镰,其前有七棵谷穗下垂的谷子,农夫准备持镰收割成熟的谷子。据此可知,当时
A.关中地区率先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大地主田庄上的劳作状态
C.土地私有制开始取代土地国有制D.自然经济下农业丰收情形
9 . 近代考古发现,陕西陇县边家庄秦墓、湖南常德楚墓及长沙楚墓等遗址,出土的铁器大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计有铁块、铁条、铁削、铁铧、铁铲、钢剑及铁鼎、铁带钩、铁环等铁制农具,日用生活品及武器。这说明春秋晚期
A.冶铁技术有了明显进步B.民营冶铁业进一步发展
C.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D.铁制农具已被普遍使用
10 . 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翻土垦荒的犁(替代了耒耜),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农具系列。这一现象
A.体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B.巩固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秩序
C.形成了完整的农耕生产分工D.促进了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