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唐律规定:“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敕:“累降指挥禁杀耕牛,州县或不奉行,纵令宰杀,或抬弁到官审验,因缘骚扰,仰令今后只依法勒耆保验实申官。”即发现私杀耕牛,应查验属实申报官府。这些规定(       
A.印证了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B.开创了律例合编的立法方式
C.折射出小农经济的重要地位D.有利于理学教化向基层渗透
2 . 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3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生铁柔化技术的国家,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已发明用“退火”处理办法,制造可锻铸铁(又称“韧性铸铁”)的农具和手工工具。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A.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B.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铁农具
C.采用灌钢法生产工艺D.为铁器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4 . 现代研究汉史的学者指出,田庄的综合经营造成了田庄“闭门成市”、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这里的“综合经营”(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呈现出农工商兼具的特征
C.扩大了小农经济的规模D.脱离了国家控制与世隔绝
5 . 汉朝曾多次发生牛疫,为此,汉武帝建元元年颁布诏令:“自牛疫已来,谷食连少。”东汉章帝时期也曾颁布诏书:“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社会矛盾的尖锐B.疫病防治的艰难
C.牛耕技术的应用D.土地兼并的严重
6 . 出土于西汉海昏侯墓的青螭纹玉剑由新疆和田白玉打造,造型精美,作为装饰的玉剑璏(剑鼻)两端出檐下卷,底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于穿戴佩系,仅打造这一部件就运用了切割、钻孔、磨抛、掏膛、高浮雕等多种工艺和技术。由材料可推知,西汉时期(     
A.民营手工作坊技术水平高超B.丝绸之路贸易以奢侈品为主
C.官营手工业不计较经济效益D.诸侯王国频繁挑衅天子威仪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7 . 西汉分置铁官于四十郡,遍布全国。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华北、内蒙古、华东、中南以至新疆等地,已发现汉代冶铁遗址三十多处。汉代的矿场、大者一家千余人,小者亦数百人,这反映出汉代(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较大
C.官营手工业的发达D.铁犁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8 . 考古研究表明,非洲不同地区开始开采铁的时间如下:在现代坦桑尼亚的湖泊地区,是公元前7世纪;在北非的梅罗伊,是公元前5世纪;在西非的诺克,是公元前4世纪;在东非的北部大湖地区,是公元前3世纪。据此可知,非洲(     
A.是世界较早炼铁的地区之一B.发展受到欧亚地区影响
C.冶铁技术得到广泛交流传播D.基本使用铁器进行生产
9 .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砖上的桔槔图象,其汲水的原理为“凿木为机,后重前轻”“引之则俯,舍之则仰”。该工具(     
   
A.提高冶铁业效率B.适应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
C.借助自然力运作D.体现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运用
10 . 下图为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新城5号墓出土的采桑图画像砖。这一画像砖的出土可用来印证(     
   
A.魏晋时期丝织业开始出现B.河西地区丝织业有所发展
C.河西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D.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2023-07-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