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是由于
①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使用②龙首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④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 . 《墨子》载:“橐(注,鼓风吹火用的器具)以牛皮、炉有两瓿,以桥(注,驱动鼓风器的杠杆)鼓百十。”《越绝书·吴王阖闾内传第四》有“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的记载。材料表明
A.中国是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B.金属冶炼已经使用鼓风技术
C.水排的使用提高了冶炼水平D.金属冶炼已经使用煤做燃料
2022-01-10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基础识记与对点精练(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3 . 耕耙耱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碎土保湿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左图古代和右图当代的耕耙耱技术,这说明了耕耙耱技术
A.操作的原理延续至今B.引领现代化农业革新
C.劳作实用性大大增强D.对农业生产无甚作用
4 . 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翻土垦荒的犁(替代了耒耜),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农具系列。这一现象
A.体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B.巩固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秩序
C.形成了完整的农耕生产分工D.促进了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
5 . 《齐民要术》中有多处关于汉代犁耕的记述,关中地区以轻便无床的耧犁为典型,作条、下种、覆土一次完成,一牛一人,日种一顷;而同期辽东地区的“辽东犁”,属大型有床铧犁,“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两地的经济交流少B.两地的自然差异大
C.两地经济类型不同D.犁耕技术推广艰难
6 . 商周时期,锸、䦆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2021-05-05更新 | 174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南地区专用)
7 . 明代史载,松江原本没有暑袜。有人使用尤墩镇所产轻薄棉布制成单暑袜,大受欢迎;所以松江本地新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的店主,把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表明
A.商帮开始介入商品生产B.江南市镇体系发展起来
C.家庭手工业已逐渐衰落D.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2021-04-24更新 | 2857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