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该灌溉工具是在东汉末年已经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实用性改革。 其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一面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马钧对其进行 改进,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也较省力,儿童也能操作,效率大大提高。由此可知, 该灌溉工具是(     
A.翻车B.筒车C.水排D.辘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023-01-10更新 | 4325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3 . 我国200余处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河南、新疆、浙江、广东、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其中铁农具出土数量较多。关于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农具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B.铁器的分布局限于黄河流域
C.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D.体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
4 . 从目前所发现的近30处两汉(以东汉为主)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都建在矿山附近,缺乏利用水力的条件。元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杜诗创制的水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他"多方搜访",才弄清楚。这些说明(     
A.采矿业发展导致水土流失B.水排在元朝已经失传
C.东汉水排的制造工艺复杂D.汉元水排的利用有限
5 . 战国时期,人们在木犁铧上套上“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这种犁的犁架较小,轻便灵活,还可以调节深浅,它以牲畜或人力牵引,日耕地2~3亩,耕翻深度4寸许。这说明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普遍推广B.农业摆脱自然束缚
C.个体小农经济成熟D.农业耕作效率提高
2022-12-28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针对丧葬“竟为奢靡”及“田荒不耕,游食者众”等问题,诏皆予以禁止。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B.主流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
C.休养生息政策已无法推行D.传统重农思想得到了重申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农民耕作“百亩之田”可以养活五到九个人,比之前养活的人口多。这使得“五口”到“九口”之家的小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百亩之田”和农业生产主力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法家思想已深入人心D.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8 . 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铸造农具的铁范,铁范之内有“李”“汜”“山”等文字标志。经学者研究,其中的李、汜、山是姓氏。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汉初期(     
A.冶铁业中心在北方B.冶铁技术相当普及
C.铁制农具普遍使用D.尚未实现盐铁官营
9 . 下表为西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统计表(部分)

人物

身份

事件

翟方进

汉成帝时丞相

强占民田未遂,竟将当地的水利工程毁掉,使得田地枯旱

王立

汉成帝舅父

侵占南阳草田数百顷

董贤

汉哀帝宠臣

哀帝一次赏赐土地2000顷

挚纲

哀帝时的富商大贾

以雄厚的经济力量吞并农民土地无数

这表明,当时(     
A.官商勾结的现象异常严重B.自然经济走向衰落
C.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阻碍D.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10 .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氾胜之书》载:“二月注雨(大雨),可种芋”;“种麻,预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这表明当时(     
A.精耕细作技术有所发展B.农业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C.农学著作重视理论概括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