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兵器铸造业中的三级监造制度。据此可知当时(            

造者

造者(主办者)

省(监)者(监造者)

三晋

工师、冶尹

令、司题

工师、冶尹、左右校

相邦、守相、大攻尹(中央)、令

工师

邦司寇(中央)、令

工师、丞;士上造、工大人

相邦(中央及内史)、守(地方)

A.工商食官尚未被打破B.产品的市场口碑较佳
C.管理机制渐趋体系化D.工匠的技术水平提高
2 . 以下史料可用于佐证汉代(       
   
A.商人地位提高B.绘画风格简约
C.社会分工明确D.社会经济繁荣
2023-07-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是两位学者关于屯田制的研究。据此可知(       
研究资料研究结论
甲学者《魏志》建安元年许下屯田之后,“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推动统一北方。
乙学者曹操《请增封荀彧表》在许下屯田后的第五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屯田制可能未解决军粮问题、未起到统一北方的巨大作用。
A.屯田对北方统一无影响B.历史解释主观随意明显
C.史学真相最终无法定论D.史料记载影响历史研究
4 . 战国时期,脱粒、加工类非金属农具,或作为辅助性农具或作为主要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农具得到发展。如作为主要脱粒加工农具之一的木制枷,使用特别普遍。这一现象得益于(       
A.农业生产方式革命B.大地产制迅速发展
C.铁制冶金技术滞后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5 . 据《四时纂要》记载,唐人正月要进行春耕,此月耕地,一当五。二月里还要耕地,这是春耕的延续。二月种谷、种大豆等。四月锄禾,种容、黍、稻、胡麻等。材料反映出唐代(     
A.农业生产经验丰富B.精耕细作得到发展
C.劳动人民生活艰辛D.生产关系实现突破
2023-07-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个体农户经营,农民人身相对自由,经营比较自主。但在多子继承、土地可以买卖和兼并等条件下,他们的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不稳定,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这反映出(     
A.封建私有产权日益发展B.生产条件深受环境影响
C.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D.生产方式影响技术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江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的《纺织图》,该图描绘了妇女调丝、纺线的情景。这可用于研究,汉代(     
A.手工工场的生产流程B.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C.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D.纺织技艺的发展状况
8 . 几千年来,农业生产工具虽然不断改良,但总的变化不大,其进步主要是制造生产工具的原材料的变化,其次是农业生产工具种类的逐步增多、工具形状的逐渐改进。以下情况符合史实的是(     
A.夏代主要是青铜制工具B.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用于生产
C.商代单一使用石制农具D.西周时期的铁制农具已普遍推广
9 . 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如下资料,该资料可以用来佐证我国古代(     
制作材料由骨、竹、石、蚌到青铜、铁等金属材料
制作方法由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
牵引动力主要由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
农具种类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包括耕作、灌溉工具等
A.机器生产改变人们生活方式B.高产作物促进人口规模增长
C.工具改善影响农业生产效率D.种植规模推动农业世界领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书》有言:“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中华民族在伏羲时代就有了在自然和天地万物之间学习农业的耕种意识,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耕读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得以建立,形成了以“耕”为手段,“读”为价值核心,为生存而耕,为济世而读的教育理念。这反映出(     
A.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特色B.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
C.耕种意识决定人民教育理念D.中国教育理念趋于完备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