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统计,1949年以来在岭南出土的汉代青铜器有3860件,包括生产工具、兵器、乐器、装饰器、明器、车马器等,而铁器则少有。这说明该地域(     
A.铜矿丰富盛产青铜器B.庄园经济较为发达
C.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D.铁犁牛耕尚未出现

2 . 有学者指出,在“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的魏晋庄园中,却广泛存在着只经营农林牧渔等副业的“以要利入”现象,一时间“公侯之尊,莫不殖之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莫以为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封建庄园的市场因素增强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C.土地兼并与商业垄断并存D.小农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2024-01-02更新 | 74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一模滚动测试(9)历史试题
3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土地由原来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变成自耕农及某些中小地主最主要的金融调剂手段,典当、卖田留耕(地权分化,保留耕作权)等广为流行。此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     
A.产业结构的多元化B.租佃形式的多样化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雇佣关系地位重要
2023-12-13更新 | 4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时期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地主田庄能够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农具、实施耕作新技术等,这些都是自耕小农所不能比拟的。这说明(     
A.地主田庄经济具有较强生存与发展能力B.自耕小农因发展能力受限失去主导地位
C.田庄经济成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基础D.土地规模经营逐渐成为社会的发展方向
6 .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下列选项中,与提花机朝代相同的是(     
A.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B.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
C.南阳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D.马钧革新翻车并在民间广泛使用
2023-07-17更新 | 43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1月高三选考模拟(2)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王祯《农书》记载,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种三十亩者,岁砍十亩,三年以遍,岁收绢百匹”;柞树“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经营漆树的民户,有的“资至巨万”。这些现象(     
A.表明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B.巩固了江南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
C.有利于解决当时严重的资源危机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农本”思想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农业生产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相应的金属农具出现革命性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了春秋时期在农业生产主要环节金属农具与非金属农具并存的局面,使铁制农具逐渐走向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主要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A.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B.由多种形式并存到铁农具主导
C.推动了春秋战国经济的发展D.是“农本”思想理念下的必然产物
9 . 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如图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B.再现了西域民众生活安定的时代风貌
C.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见证了精耕细作下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为晋人杜预作连击碓,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之。凡在流水岸傍,俱可设置,须度水势高下为之。上述工具的出现(     
   
A.可能影响市场粮食价格B.反映了耕作技术进步
C.大幅提高农业灌溉效率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2023-05-16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