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考古研究表明,非洲不同地区开始开采铁的时间如下:在现代坦桑尼亚的湖泊地区,是公元前7世纪;在北非的梅罗伊,是公元前5世纪;在西非的诺克,是公元前4世纪;在东非的北部大湖地区,是公元前3世纪。据此可知,非洲(     
A.是世界较早炼铁的地区之一B.发展受到欧亚地区影响
C.冶铁技术得到广泛交流传播D.基本使用铁器进行生产
2 .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       
A.激化了官民矛盾B.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刺激了土地兼并D.加重了自耕农负担
3 . 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农具主要是用于锄耕的耒耜;龙山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石犁残块;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三角形石犁。由此可知,新石器时代(     
①牛耕技术开始萌发②精耕细作农业形成③土地耕种效率提高④耕作技术运用较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宁夏银川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发掘出了结构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精细白瓷和各类窑具。发掘者认为该窑在承袭北方传统窑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南方景德镇湖田窑等窑先进的窑业技术和审美趣向,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窑业类型-贺兰窑。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烧造精细白瓷的空白,折射出两宋时期南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据此可知,贺兰窑(     
A.体现了宋金之间频繁的经济往来B.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见证
C.证实了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存在D.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的结果
5 .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 ,被贬至筠州(江西高安)的苏辙,触物生情,写下了“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的诗句。该诗句中的“水车”属于下列中的(     
A.B.
C.D.
2023-04-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先秦时期,“深耕”一词就已经出现:如《孟子》中的“深耕易耨(除草)”、《庄子》中的“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等。这表明当时(       
A.牛耕技术不断发展B.精耕细作的理念已经出现
C.重农思想成为共识D.农业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辽西、辽北和辽东地区的辽代城址、窖藏和墓葬中发现铁制的农具,其形制与中原同类的器物完全相同。在昌图县、皂新县和北镇市等地,先后发现了侧面内部带有契丹文印记用来铸造铁犁的铜范。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佐证辽代(     
A.契丹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广泛
C.辽宁地区已具精耕细作色彩D.经济模式与中原地区一致
8 . 如表内容是宋朝皇帝(部分)颁发的一些关于植树的诏令。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诏令内容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
十为差,桑枣半之……佐春秋巡视,书其数”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令诸路州府各据本县所管人户,分为等第,依元(原)定桑枣株数,依时栽种……如将来增添桑土,所纳税课并依元(原)额,更不增加”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民种桑柘,毋得增赋……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官计
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增强官民重农意识
C.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改善乡民生活环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学家在四川省达州市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期)考古时发现,男性随葬农具极其普遍,女性随葬纺轮较为常见,由此可知当时罗家坝遗址(     
A.出现贫富分化B.农业生产发达C.社会分工明显D.生产技术落后
10 .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针对丧葬“竟为奢靡”及“田荒不耕,游食者众”等问题,诏皆予以禁止。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B.主流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
C.休养生息政策已无法推行D.传统重农思想得到了重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