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祯,字伯善,元初东平路泰安州人(今山东泰安)。曾出任泰安州教授、旌德县尹、永丰县尹,游宦南北,博学多识,任职地方期间勤政爱民,劝导农桑功绩显著。他所作《王祯农书》继承了中国古代农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顺应了元朝重视农事经验总结的潮流,书中各卷目都反复强调政府劝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王祯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个部分组成,全书十三万余字,广泛涉猎农林牧副渔业多个层面。其中《农器图谱》部分,绘制了306幅图画,收录了105种农具,占到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这在农学史上是首创之举。全书将农具分成二十门,每门细分若干项,每项之下又专门画一图演示,并配以文字注解说明。王祯还精通机械工具制造原理,复原了一些失传的农具。如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绘制出了水排的样式图形。另外,如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都是王祯自己所创制,加以试验成功之后载入农书。该书付梓之后,立刻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追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元朝官方主持编订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的农学书籍,很多都沿袭了《王祯农书》的做法和内容。

——摘编自《<王祯农书>: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概括《王祯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编撰此书的原因。
2023-07-09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农事是封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与农事活动相关的资料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宗皇帝,身济大业……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躬耕耤之勤。伯父(楼璹)时为临安於潜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之图,系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虽四方习俗间有不同,其大略不外于此,见者固已韪(赞同)之。未及,朝廷遣使循行郡邑,以课(考课)最闻,寻又有近臣之荐,赐对之日,遂以进呈。

——摘自楼钥:《楼钥集》卷七十四《题跋·跋扬州伯父耕织图》

材料二:图1和图2分别为南宋楼璹《耕织图》摹本和清康熙《耕织图·耙耨》部分,后者是康熙帝命人在南宋同名图画基础上改绘而成的,描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出自《耕织图·耙耨》,清康熙三十五年内府刊本

材料三: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楼璹绘制《耕织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耕织图·耙耨》体现的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体系。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发展标志的角度,概括南宋与清朝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明至清前期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5-1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