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代至西汉中期粮食价格变化表(单位:钱/斛)
秦始皇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
最低价305000十余至数十30-805
最高价1600500百余
据表可知,在此期间(     
A.政治局势持续动荡B.农耕技术得到发展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D.农民税负明显减轻
2 . 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如图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B.再现了西域民众生活安定的时代风貌
C.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见证了精耕细作下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代,用牛耕田,南北皆较普遍。但也有许多地方用人力耕具。如嘉靖年间,湖北郧阳山区,使用人耕农具,“力省而功倍”,“百姓赖焉”;江南地区,有一种人力耕具,“一人一手之力,足敌两牛”。这主要表明当时(     
A.重视发挥人力数量优势B.区域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C.传统农耕技术停滞不前D.坚持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2023-05-16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晋人杜预作连击碓,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之。凡在流水岸傍,俱可设置,须度水势高下为之。上述工具的出现(     
   
A.可能影响市场粮食价格B.反映了耕作技术进步
C.大幅提高农业灌溉效率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2023-05-16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山东嘉祥县洪山村出土的一块汉代画像石,画面中,“工匠左膝跪地,右脚踩着轮牙,右手执斧或锤,左手执凿,正为轮牙凿卯;其右有一车轮的半成品,毂、牙间装有十四根车辐,而轮牙仅安装一半,轮上方墙上悬挂二牙条;工匠后一妇女背负一小孩,右向执轮牙站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嘉祥洪山制轮图
A.家庭制轮手工业的生产状态B.手工业发展推动商贸发展
C.传统制轮手工业技术较成熟D.手工业技术分工更加细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东汉田庄画像石拓片。拓片图案分三层:上层为山间猎鹿,一人正弯弓射鹿;中层为兵器林立,两侧各有一妇女操作织机;下层为完整的酿酒过程,周围散养猪狗鸡鹅等家禽家畜。此画像石拓片图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时期(     
A.小农生产比较普遍B.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
C.豪强地主势力强大D.渔猎与农耕已经结合
7 . 东汉王逸《机妇赋》云:“纤纤静女,经之络之。……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2013年,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西汉墓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见图表)。这两种类型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类型格栅数横木条圆榫头方榫头
滑框1953对6支4对8支
连杆1343对6支2对4支
连杆12现存2个3对6支2对4支
连杆1245对10支
A.纺织工艺的传承B.汉代纺织技术高超
C.鼓励工商业发展D.提倡文学反映生活
2023-05-13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晋书·傅玄传》谈到曹魏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以“不务多其顷亩,而务修其功力”为原则,并对晋初“耕夫务多种而耕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的情况提出批评,当时北方亦有“顷不比亩善"的农谚。这表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B.精耕细作农业备受重视
C.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贯彻D.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朝农作物以粟、黍为主,春种秋收,时人分一年为春、秋两季。西周春秋之间,随着冬种秋收的小麦种植逐渐推广,春夏秋冬“四时”观念逐渐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也逐步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反映出(     
A.自然规律决定国家治理理念B.传统历法体系趋于完备
C.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D.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编整理自《荀子》

材料二   《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摘编自唐任伍、孟娜《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重农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地位和民生角度分析先秦时期重视农业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