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在19世纪初的英国工厂中,厂长是主要的管理者,他们可以制定任何形式的管理制度,可以给工人安排任何种类的工作,并可以随时改变工人的工作任务。工人只负责工作,不被允许建立任何工人组织。这说明当时英国(     
A.机器生产减轻了工人负担B.工厂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C.工人阶级的抗争意识较弱D.工厂管理制度较为规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3 欧洲人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   World和天下

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我们这个地球上,实际上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西方由于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1648年10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世界(world)。另一个,则是中国的天下。

中国的天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穹盖一样,笼罩着大地。地上的中心,对应着天的穹顶。而这个中心,就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是中央王国。中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心,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中心。正因为这文化的中心地位,所以,中国的帝王具有绝对的权威,是地上所有王国的权威合法性的来源。

——张鸣《开国之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0年前欧洲人和中国人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异同,并指出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在形成和巩固“世界(world)”体系过程中的主要途径或方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   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飙升,工人在巨大的压力下饱受折磨的故事。主人公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产生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并且将自己卷入流水线的皮带里。

——摘编自2019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二战后,以自然科学理论的大发展为基础,科学技术全面跃进,原子能的利用,在人类能源开发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革新了机器体系,实现了人类智力的延伸和解放,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新的合成材料的大量发现和迅速发展,构成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远离地球向空间发展的新时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将大量产生出新的物种,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并将触发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海洋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人类社会广泛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广阔途径。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时代存在怎样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及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早期,英格兰约克郡的诺福克公爵、兰开郡的克劳福德伯爵、中部区西端的萨特兰德公爵等贵族都在原有的头衔外加上了“矿主”的称号,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巨资购置设备,后又转向了交通运输业。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产阶级的崛起B.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好年代”

19世纪晚期至一战爆发前,法、英、美、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作为“美好年代”。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美好年代”与事实不符。

“美好年代”中的巴黎

时间事件
1872巴黎人口达到185
1874麦克马洪作为第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入住爱丽舍宫
1875巴黎歌剧院正式开放
1879在巴黎安装第一个电话系统
1883成立第一个女子高中——菲妮罗高中
1884法律强制要求街道安设垃圾桶
1885市议会允许妇女在巴黎医院担任实习生
1889出版第一本电话簿;博览会参观人数达到2500万人
1895第一家老佛爷百货开业
1897第一座电影院开业
1900第二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地铁1号线开通;法律通过允许妇女从事法律工作
1905第一个地下公共厕所在玛德莲广场开放
1906巴黎人口达到272
1907第一位女士获得在巴黎开出租车的执照
1909巴黎建造第一条汽车单行道
1912巴黎举办第一届世界网球锦标赛

——据滕子辰《“美好年代”巴黎的城市改造》


(1)巴黎是如何体现法国“美好年代”的?
(2)你能从哪些角度去证明“美好年代”与事实不符?请举例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16~1846年,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从43%增至68%,60年代达到97.5%。1828~1836年德累斯顿、卡塞尔、汉诺威和达姆施塔特成立了技术训练机构。1821年柏林技术学院成立,1842年把学制由两年延长为三年;开设算术、几何、数学、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这反映出德国(       
A.强调初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B.工人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C.教育发展迎合了工业革命需要D.国家统一加速了教育转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的工厂制度首先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确立。工厂管理的第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厂主主要通过罚款、解雇甚至体罚等手段,迫使工人遵守近乎苛刻的工厂纪律。第一代工人基本上是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他们缺乏纪律训练,不能适应大机器的生产。而在工厂主看来,“劳动必须是被当作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当作一项天职来从事”。工厂管理的第二项重要措施是韦伯所说的严格的现代簿记的出现。簿记的目的是把每一笔收入和开销都准确地记录下来。当时,主要还是由工厂主本人亲自进行工厂收支的核算。工厂管理的第三项制度是建立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产品销售方案的制定。为保证产品质量,工厂主韦奇伍德甚至跑到各处,把有缺点的产品亲手打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工厂主想方设法进行推销。18世纪80年代,韦奇伍德的装饰陶器和精制棉织品印花布以及伯明翰的铁器配件成为贵族欣赏的时尚,这应归功于韦奇伍德成功的销售方案。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一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一一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的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工厂管理制度建立的背景,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管理制度具有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以上特点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社会“图景”的“另一面”的具体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对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进行统计,其中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这体现了当时我国(     
A.民族工业发展加快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多阶层推动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