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0年,法国颁布了对工业造成的环境危害实施管控的国家立法,即《设施分类法》,确立了以分类设施行政许可体系为基石的工业环境监管制度。高污染或高风险工厂必须在开工生产前获得官方许可,并遵守许可中列出的符合环境和安全标准的技术操作细则,否则可能遭受严厉的行政处罚。这意味着政府有权也有能力对工业生产活动施加规范与限制。1917年,法国颁布新《设施分类法》,该法令更加重视健康和安全,国家的主导地位愈加凸显。为管控大气污染,1932年《工业烟尘禁止法》(又称莫里兹法案)明文禁止工商业机构排放可能妨害周边居民生活安宁、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或公共安全、农业生产、文物保护或风景区景观的烟尘、油脂、有毒或腐蚀性气体。然而,该法令在违法情形的判定和处罚措施方面均语焉不详。高污染企业往往是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禁排令无疑将提高生产成本,由此引发的某些企业关停可能造成大量失业和经济停滞,所以地方政府缺乏执法动力,这是莫里兹法案沦为一纸空文的首要原因。此外,伴随工业生产活动日趋复杂化、精细化,政府部门越来越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摘编自肖晓丹《光辉三十年期间法国工业环境监管模式的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环境污染问题不断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数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死或死畜的肉,并且往往已经半腐烂了。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卖给了他们,把咸黄油冒充新鲜的出售,糖里面掺上米粉或其他价格便宜的东西,制肥皂时刷下的废弃物也掺上别的东西冒充糖卖,可可里面营掺有筛得很细的褐色粘土,把泡过的茶叶晒干烘焙然后当作好茶叶售卖。

(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让他们去受命运的摆布……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并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996年在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使许多消费者谈“牛”色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员国际流动频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的轻济依存度日益加深。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仍很多薄弱。

——填编自李段《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制度的建与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观意图,简要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简述推动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毋庸置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需要人才,而同时这一大背景又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人才所处的环境也对当时人才作用的发挥、工业技术的革新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8世纪下半年的英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面临巨大变化,技术发明层出不穷,新兴行业与日俱增。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经济、技术、医药、建筑、航海、艺术家等各类人才,这对世俗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阶层送自己的子女上学成为普遍现象。甚至农奴阶层随着自由身份的实现和经济能力的加强,他们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英国社会在呈现出经济不断发展、民生渐趋改善的一面的同时,也始终面临着一些令人困扰的社会问题,贫困问题突出即是其中之一。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关系,英国政府在17001760年间,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使劳工在雇主拖欠、克扣工资时提起申诉有了法律保障。

——摘编自张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才环境探究》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界人士、经济学家带动科技人才观发生两重变革:一是将科技人才提升至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决定因素;二是赋予其等同于商品和资产的属性,直接影响了美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标准。美国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将移民作为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利用大规模的商业宣传、海外招聘以及“凭才能换公民身份”策略,建立起对全球人才优先挑选配置的特权。英国、加拿大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效仿美国的改革,到20世纪60年代末多方多维参与的、常态化的国际人才竞争格局基本形成,重塑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方向和特征。

——摘编自任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际科技人才的争夺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人才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争夺国际科技人才的原因及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不同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的部分立法规定

历史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的部分立法规定
1771-1800年1773年颁布的《斯皮塔菲尔德法案》规定,但凡织工联合起来要求增加工资,煽动他人停止工作以求增加工资,或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要求雇主增加工资等,都属违法行为。1796年的《反结社法》规定,造纸匠为了增加工资或者减少工时而进行的联合行动违法,通过这此行动与厘主缔约的合同无效,参与联合行动的劳工被罚做苦役两个月,阻止他人工作、诱使他人放弃工作或者阻止雇主雇佣他人的劳工均会被罚做两个月苦役等。
1829-1850年1824-1825年英国政府已废除《反结社法》1844年的《工厂法》规定,雇主必须在机器上布置有效的保护措施,禁止使用女工和童工清洁机器:9-13岁的童工每天只能工作半天或者隔天工作(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其余一半的时间用于接受义务教育。1847年的《十小时工作制法》规定: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

——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材料二   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19世纪40年代,操作机器织机的工人数量就超过了操作手工织机的工人数量。而到19世纪50年代,大部分手工织机已经消失了,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基本完成。在1830—1850年间,英国的棉纱产量从5.8亿磅增加到11亿磅,煤产量从1600万吨增加到4900万吨……1825年后,工会的会员人数日益增加、组织形式日益健全,全国性和跨行业的工会组织开始出现,日益壮大的工会长期坚持就工资、工时、学徒制、工作环境等问题同雇主展开集体谈判。

——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选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个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2024-01-19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将英国确定为零时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授时钟声从此成为全球必须“共听”的中央声源,而中国在全球时区中则成为地方时。电报的辅助为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时钟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全球各地的时钟网结成一致性的世界时创造可能,进而促成中国各通商口岸城市的西式钟楼与居家生活中的时钟同步采用世界时。

进入民国后,中央政府力图通过改用西历、统一时政以彰显新的政治权威和与世界接轨的决心。北京政府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专职时政机构缺失、技术水准不济,标准钟的装设缓慢甚至停滞,最主要的报时装置是各地海关的大钟,以及由无线电关联起来的火车站、码头、银行、机关等机构的标准钟。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城市公共标准钟才步入大规模装设的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子母电钟作为城市公共标准钟的技术已臻成熟,并成为一股国际潮流。受此潮流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标准钟的装设迅速推进。

——摘编自封磊 《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标准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标准钟使用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的新发现一般出现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大规模地应用推动下一个大的上升阶段。工业革命以来的三轮康波周期如下:

长波周期

繁荣期

衰退期

萧条期

回升期

第一轮(63年)

1782—1802年(20年)

1815—1825年(10年)

1825—1836年(11年)

1836—1845年(9年)

第二轮(47年)

1845—1866年(21年)

1866—1873年(7年)

1873—1883年(10年)

1883—1892年(9年)

第三轮(56年)

1892—1913年(21年)

1920—1929年(9年)

1929—1937(8年)

1937—1948(11年)

——摘编自周金涛等《涛动周期论》

材料二   管理与组织变革贯穿于历次长波当中。18世纪90年代,工厂制凭借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严格的劳动纪律,成为纺纱业的主流生产组织方式。诸多行业纷纷效仿。蒸汽动力代替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为工厂的选址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也促进了工厂制的流行。……(19世纪下半叶)在制造业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市场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领域内出现了最早的跨国公司,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专业管理团队为基础的“泰勒制”发展起来,企业管理逐渐从车间上移至管理团队。

——摘编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和第三轮长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并分析这两轮经济发展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工厂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
2023-11-22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6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0年,英国工厂中纺纱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英国的工厂仍拥有全球机械化纱锭数的2/3,欧洲和美国大片地区都依赖可预测的底价棉花供应。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8世纪末美国诞生,宪法对奴隶制的维护,使美国的种植园主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资本供应和无与伦此的政治权力。奴隶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动员大量劳动力,而且催生了一种以暴力监管和无休止的剥削为特征的体制,这在劳动密集型工作中和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一样重要,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或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或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棉花种植,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在美棉引进中,民国政府居功至伟。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国内的纺织业对棉花需求猛增。1927年1931年间,外棉平均每年输入量为2.22亿斤以上,由此带来的成本提高,利权外溢等后果,妨碍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倾向于用少量金钱,从美国引进适合中国的新品种脱里斯棉,进行本地栽种。1931年9月,实业部向河北实业厅下达农字第八六二号训令,今其设场试验。中央决策很快以地方农业管理部门训令的方式,下达到各县区。面对脱里斯棉引进以来所出现的品种退化的现象,1931年,河北省立农事第三试验场由美国购入新脱里斯种和金氏棉进行试种并推广。1931年,河北美棉种植种植面积达118万余亩,总产量也升至1.35亿斤。自1937年起,河北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美棉栽培宣传推广活动。1935年中央设立棉业改进所,其宗旨是担任各该省之棉作改良及推广事宜。作为分支机构的河北棉产改进所不久成立。与养蜂,养猪、园艺等事业的昙花一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其的引进和栽培一直贯穿于河北外来物种引进工作的始终,我抗战爆发后,引进工作被迫停止。但战后的各届政府始终将河北棉业的复兴和发展寄托于美棉栽培的普及之上,河北之所以成为如今的农业大省,与早期美棉的大规模引入和大面积栽培是息息相关的。

——摘自王晨《全面抗战前(1912-1937)河北外来物种引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北引入美棉的特点。
2023-07-10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9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2023-06-25更新 | 19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10 . 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奥斯特勒组织集会,在社会中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工厂改革运动。1831年春天,“缩减劳动时间委员会”成立。18323月,托利党的议员萨德勒提出了《10小时工作法案》,得到了议会外奥斯特勒的支持。民众从四面八方来到约克郡声援该法案,有超过13万民众在请愿书上签名。虽然萨德勒获得了广大工人的热情支持,但是绝大多数工人在选举中没有投票权,最终萨德勒只能以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工厂改革运动也遭遇挫折。

——摘编自陈日华《19世纪英国对工厂制度的规制:实践与立法》

材料二   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30—1832年英国“工厂改革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运用材料二中的理论,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