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间的掌控也是权利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那两个黑心的内奸福韦尔和斯凯乐恩故意允许这样做。有鉴于此,这里命令:除了告诫员的钟,任何人因此之故不得以其他的钟、铃、表或日晷来计算时间;除了管钟人,这个钟指的时间决不允许任何人变动……”

——18世纪英国克劳利铁厂制订的《手则读本·监察员守则》

材料二   “我在布雷德先生的工厂里工作……在那儿,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除了主人和他的儿子。谁都没有表。所以我们不知道时间。有一个人有表……但被人拿走了交给主人保管,因为他曾把白天的时间告诉其他工人……”

——18世纪一个英国工人的证词

材料三   “《字林报》云,江海关新装大钟,业已校拨准确,定于元旦子正为始,正式报时。从此上海一埠对于沿海区标准时刻,复得有所准则,中外人士同蒙利□,该钟计时非常准确,制造者保证每月时差不逾十五秒,即每日不逾半秒,而其鸣声亦殊宏亮,若在静夜,几可闻于全埠,所以海关税务司深望本埠各公共处所时钟,咸能以该钟为标准,使全埠时刻得以划一、不爽分秒云。”

——《海关大钟今晨校准》,《申报》1928年1月1日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时间问题上有何分歧?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分歧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以上材料,以“从传统到现代”为角度说明1928年江海关新装大钟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镇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武汉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在外力冲击下开始重塑。早期工业化的推进使武汉地区棉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发生了系列变革。

材料二   1920年—1932年中国进口各国棉花情况表

年份国别印度美国日本其他总计

%%%%
192041896460.9340494.916197823.57350510.7688496
1922137006973.71553198.430289516.3295871.61857870
192466926754.31071808.742654134.6284872.31231475
1926152903354.750642418.173396426.3261970.92795618
192898167350.848923025.344773523.2146520.81933290
1930194168155.8114387432.935059110.1450781.33481224
193242601411.5310235183.4889342.41022302.7371952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武汉地区传统、近代棉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合理对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毋庸置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需要人才,而同时这一大背景又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人才所处的环境也对当时人才作用的发挥、工业技术的革新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8世纪下半年的英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面临巨大变化,技术发明层出不穷,新兴行业与日俱增。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经济、技术、医药、建筑、航海、艺术家等各类人才,这对世俗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阶层送自己的子女上学成为普遍现象。甚至农奴阶层随着自由身份的实现和经济能力的加强,他们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英国社会在呈现出经济不断发展、民生渐趋改善的一面的同时,也始终面临着一些令人困扰的社会问题,贫困问题突出即是其中之一。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关系,英国政府在17001760年间,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使劳工在雇主拖欠、克扣工资时提起申诉有了法律保障。

——摘编自张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才环境探究》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界人士、经济学家带动科技人才观发生两重变革:一是将科技人才提升至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决定因素;二是赋予其等同于商品和资产的属性,直接影响了美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标准。美国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将移民作为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利用大规模的商业宣传、海外招聘以及“凭才能换公民身份”策略,建立起对全球人才优先挑选配置的特权。英国、加拿大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效仿美国的改革,到20世纪60年代末多方多维参与的、常态化的国际人才竞争格局基本形成,重塑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方向和特征。

——摘编自任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际科技人才的争夺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人才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争夺国际科技人才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0年,法国颁布了对工业造成的环境危害实施管控的国家立法,即《设施分类法》,确立了以分类设施行政许可体系为基石的工业环境监管制度。高污染或高风险工厂必须在开工生产前获得官方许可,并遵守许可中列出的符合环境和安全标准的技术操作细则,否则可能遭受严厉的行政处罚。这意味着政府有权也有能力对工业生产活动施加规范与限制。1917年,法国颁布新《设施分类法》,该法令更加重视健康和安全,国家的主导地位愈加凸显。为管控大气污染,1932年《工业烟尘禁止法》(又称莫里兹法案)明文禁止工商业机构排放可能妨害周边居民生活安宁、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或公共安全、农业生产、文物保护或风景区景观的烟尘、油脂、有毒或腐蚀性气体。然而,该法令在违法情形的判定和处罚措施方面均语焉不详。高污染企业往往是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禁排令无疑将提高生产成本,由此引发的某些企业关停可能造成大量失业和经济停滞,所以地方政府缺乏执法动力,这是莫里兹法案沦为一纸空文的首要原因。此外,伴随工业生产活动日趋复杂化、精细化,政府部门越来越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摘编自肖晓丹《光辉三十年期间法国工业环境监管模式的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环境污染问题不断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不同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的部分立法规定

历史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的部分立法规定
1771-1800年1773年颁布的《斯皮塔菲尔德法案》规定,但凡织工联合起来要求增加工资,煽动他人停止工作以求增加工资,或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要求雇主增加工资等,都属违法行为。1796年的《反结社法》规定,造纸匠为了增加工资或者减少工时而进行的联合行动违法,通过这此行动与厘主缔约的合同无效,参与联合行动的劳工被罚做苦役两个月,阻止他人工作、诱使他人放弃工作或者阻止雇主雇佣他人的劳工均会被罚做两个月苦役等。
1829-1850年1824-1825年英国政府已废除《反结社法》1844年的《工厂法》规定,雇主必须在机器上布置有效的保护措施,禁止使用女工和童工清洁机器:9-13岁的童工每天只能工作半天或者隔天工作(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其余一半的时间用于接受义务教育。1847年的《十小时工作制法》规定: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

——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材料二   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19世纪40年代,操作机器织机的工人数量就超过了操作手工织机的工人数量。而到19世纪50年代,大部分手工织机已经消失了,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基本完成。在1830—1850年间,英国的棉纱产量从5.8亿磅增加到11亿磅,煤产量从1600万吨增加到4900万吨……1825年后,工会的会员人数日益增加、组织形式日益健全,全国性和跨行业的工会组织开始出现,日益壮大的工会长期坚持就工资、工时、学徒制、工作环境等问题同雇主展开集体谈判。

——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选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个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2024-01-19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数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死或死畜的肉,并且往往已经半腐烂了。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卖给了他们,把咸黄油冒充新鲜的出售,糖里面掺上米粉或其他价格便宜的东西,制肥皂时刷下的废弃物也掺上别的东西冒充糖卖,可可里面营掺有筛得很细的褐色粘土,把泡过的茶叶晒干烘焙然后当作好茶叶售卖。

(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让他们去受命运的摆布……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并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996年在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使许多消费者谈“牛”色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员国际流动频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的轻济依存度日益加深。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仍很多薄弱。

——填编自李段《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制度的建与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观意图,简要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简述推动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将英国确定为零时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授时钟声从此成为全球必须“共听”的中央声源,而中国在全球时区中则成为地方时。电报的辅助为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时钟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全球各地的时钟网结成一致性的世界时创造可能,进而促成中国各通商口岸城市的西式钟楼与居家生活中的时钟同步采用世界时。

进入民国后,中央政府力图通过改用西历、统一时政以彰显新的政治权威和与世界接轨的决心。北京政府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专职时政机构缺失、技术水准不济,标准钟的装设缓慢甚至停滞,最主要的报时装置是各地海关的大钟,以及由无线电关联起来的火车站、码头、银行、机关等机构的标准钟。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城市公共标准钟才步入大规模装设的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子母电钟作为城市公共标准钟的技术已臻成熟,并成为一股国际潮流。受此潮流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标准钟的装设迅速推进。

——摘编自封磊 《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标准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标准钟使用的影响。
8 . 【工业革命与妇女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不包括爱尔兰)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1839年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总数的56.4%,毛纺织工厂女工占69.5%,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二   许多早期的工厂都是可怕的地方,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有人报道说:“我们曾经多次看见,怀孕数月快要生育的已婚女工仍然从早到晚地像奴隶般在不停运转的机器旁工作……当她们实在无法坚持,坐下稍事休息时,假若被工头看见,就要被罚款。”1830年,妇女和儿童占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随着1833年《工厂法》的出台,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所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她们都是熟练工人,其收入只及男工的一半甚至不及一半。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1847年,《十小时工作法》将13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该法也适用于女工。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奴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1)根据材料一、说明女工在英国工业发展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英国女工工作环境和待遇变化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的新发现一般出现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大规模地应用推动下一个大的上升阶段。工业革命以来的三轮康波周期如下:

长波周期

繁荣期

衰退期

萧条期

回升期

第一轮(63年)

1782—1802年(20年)

1815—1825年(10年)

1825—1836年(11年)

1836—1845年(9年)

第二轮(47年)

1845—1866年(21年)

1866—1873年(7年)

1873—1883年(10年)

1883—1892年(9年)

第三轮(56年)

1892—1913年(21年)

1920—1929年(9年)

1929—1937(8年)

1937—1948(11年)

——摘编自周金涛等《涛动周期论》

材料二   管理与组织变革贯穿于历次长波当中。18世纪90年代,工厂制凭借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严格的劳动纪律,成为纺纱业的主流生产组织方式。诸多行业纷纷效仿。蒸汽动力代替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为工厂的选址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也促进了工厂制的流行。……(19世纪下半叶)在制造业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市场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领域内出现了最早的跨国公司,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专业管理团队为基础的“泰勒制”发展起来,企业管理逐渐从车间上移至管理团队。

——摘编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和第三轮长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并分析这两轮经济发展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工厂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
2023-11-22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6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10 . 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奥斯特勒组织集会,在社会中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工厂改革运动。1831年春天,“缩减劳动时间委员会”成立。18323月,托利党的议员萨德勒提出了《10小时工作法案》,得到了议会外奥斯特勒的支持。民众从四面八方来到约克郡声援该法案,有超过13万民众在请愿书上签名。虽然萨德勒获得了广大工人的热情支持,但是绝大多数工人在选举中没有投票权,最终萨德勒只能以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工厂改革运动也遭遇挫折。

——摘编自陈日华《19世纪英国对工厂制度的规制:实践与立法》

材料二   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30—1832年英国“工厂改革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运用材料二中的理论,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