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3年,荷兰在爪哇建立了第一个商站。以后,荷兰经过在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争夺获胜,其势力进一步控制了东南亚广大地区。随着荷兰海上贸易的发展和向海外的不断扩张,英国和荷兰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1652年,英国提出的针对限制荷兰发展海上贸易的《航海条例》,最终导致英荷战争的爆发。经过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强大的海军,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战胜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

——曹冲《英荷战争中英国胜利之原因探析》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美国的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英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相继提高了关税率,对本国市场采取保护措施,国际上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造成任何人都难以向美国出售任何东西的局面……导致了大萧条在全球扩散。”

——摘编自刘振环《美国贸易政策取向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中国正加快努力,构建一种不受美国影响、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架构,以重塑世界贸易体系。中国于2013年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参与。截至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了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额总和。

——摘编自【英】詹姆斯·金奇《中国计划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与荷兰争夺海上贸易霸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
2024-04-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1897年11月29日,中国通商银行首先在汉口设立分行,成为武汉的第一家中资银行。1906年,遵循清政府户部指示,大清银行分行于汉口设立,主营钞票发行、资金放贷、汇兑办理、金银买卖等业务。这反映了(     
A.清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主权B.近代商业经营形式的扩展
C.近代银行业在中国的普及D.武汉地区重商主义的萌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892年德国出现了有限责任公司。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A.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C.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D.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2024-04-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 瓷都景德镇“聚佣万余人”, 德化地区“骈肩集市让, 堆积群峰起, 一朝海泊来, 顺流价倍斐, 不怕生计穷, 但愿通潮水”,瓷器远销亚欧非,外销空前发展。16—18世纪,英、法、荷、丹、瑞典等国先后在广州设立贸易机构,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外销瓷器为满足各国不同需求, 开拓了  “纹章瓷”“广彩瓷”等新品种。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并掀起了华瓷收藏风潮。在中东, 华瓷则被广泛用于伊斯兰建筑中。

——摘编自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西班牙、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瓷厂大都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运用抛光、平面切割技术提供新型陶瓷装饰材料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在国际和中国市场排挤中国瓷的生产与销路。而中国陶瓷仍然采用焚香计时、试片测温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中国陶瓷生产日渐凋零,不仅退出了国际竞争,甚至国内市场也逐渐被日本和西方占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变成了一个陶瓷进口国, 高档细瓷需要大量进口。1927年以前, 景德镇每年产值为1000万元,  “据最近江西陶务局调查去年(民国十八年)景德镇瓷器出产总值实减少三四百万元。”到 1932 年,全年产值仅60万元。这种巨大反差, 引起爱国人士反思。

——摘编自练崇潮《近代中国陶瓷业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瓷器贸易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认识。
2024-03-3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二 变化、趋势类非选择题
5 . 据如图可知,当时:1873—1910年中国出口贸易中产品类别占比(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B.实业救国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紧密

6 . 下表是晚清时期中国进口货物简表,该表反映出(     

年份

棉布(万匹)

棉纱(担)

1871—1880年

9272

67782

1881—1890年

9012

71239

1895—1905年

7342

106754

A.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B.洋布充斥中国城乡市场
C.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D.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024-03-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展览。结合展览内容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览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上图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展览二:

   

图一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图二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1872年)

   
图三吴淞铁路上使用过的天朝号蒸汽机车(1876年)


(2)根据上述三图,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展览三:在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党代会在京召开。


   
(3)根据以上材料回答90年代初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及其影响。

展览四: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宁波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过公司开展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4)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5)参观结束后,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62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清单中首次出现了在中国采购瓷质茶杯的记录,统计显示,1629年购买了250只,1633年购买了1325只,1643年25000只。到1740年购买中国的各类茶具达110000件,1760年更是高达2000000件。据此推知,荷兰当时(       

A.民众货币收入激增B.海外贸易影响民众生活
C.进口瓷器物美价廉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早开辟了西欧—拉美—中国之间的跨洋商业联系,北太平洋在其中主要体现为一条海洋贸易往返航线,而远非一个由频密的商贸网络支撑的整体经济区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北太平洋上发展起了新的跨洋国际贸易——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它的开辟与其他贸易路线,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去大西洋中心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材料二   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比其他各国都早,到19世纪中叶时,它施行自由贸易,并希望因此成为“环球作坊”,成为供给所有各国制品的承办人,而所有其他国家就应当供给它各种原料,作为交换。

——摘编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要国际组织一览

名称

成立时间

国际红十字会

1863年

万国邮政联盟

1874年

国际奥委会

1894年

国际汽车联合会

1904年

国际公共卫生局

1907年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1944年

联合国

1945年

世界银行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

世界卫生组织

1948年

不结盟运动

1961年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

——摘编自郑启荣《国际组织》

从表中提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4-03-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